中医医案——舌下痰包.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泻火燥土法治疗舌下痰包两例

病案一:仉某,女,19岁。

初诊:1974年10月。

主诉及病史:患者舌下生一肿物已3个月,在北京某军医院诊断为“舌下囊肿”。曾经切除1次,2周又复发如故,再以穿线结絷,囊肿缩小,7天后又长大如初,后以带环疗法月余,仍未愈。

诊查:舌下肿物大如杨梅,其色紫红,光亮软韧,内含液体,唾液较多,有碍言语及饮食,二便均正常。

辨证:此为痰火湿盛,壅结而成。

治法:治以燥湿化痰,清泄心脾之火。用黄连泻心汤合二陈汤化裁施治。

处方:黄连9g制半夏9g茯苓12g陈皮9g栀子9g川贝母9g生地黄18g冬瓜仁30g木通6g竹叶心6g生甘草3g莲子心1.5g

外用:生蒲黄以蜂蜜调成糊状涂患处,日四五次。

服药6剂,红紫稍退,囊肿缩小,继以原方去生地、竹叶心、莲子心;加马勃清热去湿,又服10剂,肿物消失,未再复发。

病案二:舒某,男,30岁。

初诊:1985年9月11日。

主诉及病史:舌下生痰包半月余,经某医院诊治未愈。

诊查:患者舌下包块如杏核,紫红色柔韧胀痛,痰涎盛,口干,心烦,大便干,小便黄,脉数,舌尖红。

辨证:此由心火旺盛,结聚而成。

治法:治宜清泄心火,渗湿利痰。

处方:生地30g木通9g栀子9g黄连9g连翘12g半夏9g茯苓9g川贝母9g竹叶9g生甘草3g

外用药:生蒲黄、蜂蜜调涂。

服药3剂,口干、疼痛、红紫减轻,但痰涎仍盛,包块同前,脉象滑数。此乃心火略退,痰湿未减。继服原方去生地、连翘;加冬瓜仁30g、白扁豆皮12g、马勃(布包)9g以清脾肺之湿热,兼以祛痰。外用青黛粉涂局部。连服药15剂,诸症悉除。

按语本病系痰火湿盛,炼液而成。其色红紫者,心经有热,心火上炎也;痰涎唾液较盛者,内有湿热,脾不化湿所致。故治疗之法,“泄心火,燥脾湿”,取效颇多。《经》云“舌为心之苗”,故用黄连、栀子、竹叶心、莲子心以清心经之实热,以二陈燥脾湿、化痰涎,用川贝祛痰,冬瓜仁清热除湿,以助二陈汤之力,有合经权;痰火兼治,湿热并清,则病自除矣。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94,李廷来医案。

李廷来,1919年生,山东省阳谷县人。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外科世家,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和教学40余年,经验丰富。对痈疽、发背、对口疔疮、流痰、脱疽、恶脉、乳痈等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痈疽初起,治以消散,酿脓者可消则消,当发即发,绝不拘泥;阴证深伏者移深居浅,免伤筋骨;溃烂者治以扶正祛邪,临床颇多取效。他拟订的“五型分类法”治疗“脉管炎”,使许多脱疽者免于截肢之苦。

曾任济南市中医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副院长,并被选为济南市和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济南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

曾在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多篇。

文档评论(0)

186****1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