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天然沥青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docxVIP

2024天然沥青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天然沥青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指南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与依据

本指南旨在规范天然沥青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以下简称HMAC)的施工应用,提升路面工程质量与耐久性。编制主要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GB/T36143-2018《道路用高模量抗疲劳沥青混合料》及T/CHTS10004-2018《公路高模量路面施工技术指南》,并结合2024年最新工程实践成果修订完善。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面及矿区道路的新建或改建工程,可覆盖路面上、中、下面层及上基层施工。其中,BBME型混合料适用于表面层,EME型混合料适用于中下面层及上基层。

(三)核心技术特性

HMAC以工厂化稳定型天然沥青HMB为专用结合料,具备三大核心优势:高温稳定性佳(动稳定度≥6000次/mm)、低温抗裂性优异(-10℃弯曲破坏应变≥2800με)、抗水损与抗滑性能均衡,适用于陕西、甘肃、湖北等多气候区公路工程。

二、术语与符号

符号/代号

含义

关键指标说明

HMB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专用沥青

分HMB-C、HMB-W、HMB-H三类,适配不同气候区

BBME

表面层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20℃、10Hz动态模量≥13000MPa

EME

中下面层及基层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20℃、10Hz动态模量≥15000MPa

Dav

无机物平均粒径

HMB中该指标≤5μm(附录B检测)

D90

90%粒径阈值

HMB中该指标≤12μm(附录B检测)

三、原材料技术要求

(一)高模量沥青(HMB)

型号选型:根据气候分区确定型号,冬寒区(年极端最低温-21.5~-37.0℃)选HMB-C,冬冷区(-9.0~-21.5℃)选HMB-W,冬温区(>-9℃)选HMB-H。

质量指标:关键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指标|单位|HMB-C|HMB-W|HMB-H|试验方法|

|------|------|-------|-------|-------|----------|

|针入度(25℃)|0.1mm|25~40|20~35|15~25|T0604|

|软化点|℃|≥55|≥60|≥65|T0606|

|延度(25℃)|cm|≥35|≥25|≥15|T0605|

|弹性恢复(25℃)|%|≥60|≥55|≥50|T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2.5|≤2.5|≤2.5|T0661|

储运规范:采用导热油循环加热,单罐单储,48h内使用温度控制在160-180℃,每日搅拌2-3h;存放超一周需降至100℃以下,复用前升温搅拌2-3h以上。

(二)集料与填料

粗集料:选用S9(10-20mm)、S10(10-15mm)等规格,符合JTGF40中I类集料要求,棱角性≥30s,压碎值≤26%。

细集料:采用机制砂或石屑(S15、S16规格),含泥量≤3%,棱角性≥30s,禁止使用天然河砂。

填料:仅限石灰岩矿粉,细度模数0.15-0.30,含水量≤1%,严禁使用回收粉或粉煤灰。

(三)添加剂

可掺用降粘剂、温拌剂等外加剂,但需确保掺加后混合料动态模量、疲劳寿命等指标满足本指南要求。

四、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流程

采用“三阶段设计法”,具体流程如下:

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BBME采用细型密级配,EME采用粗型嵌挤级配),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附录A标定法)。

生产配合比设计:调整拌和楼热料仓比例,确保关键筛孔通过率偏差≤3%。

生产配合比验证:进行动态模量试验(45℃、10Hz≥3000MPa)与疲劳试验(15℃下寿命≥100万次),验证合格后方可量产。

(二)拌和工艺要求

试验室拌和参数为:矿料加热温度190℃,沥青加热温度180℃,干拌1min(加矿料与外加剂),湿拌3min(加HMB),拌和均匀度需满足“无花白料、无结团”要求。

(三)设计检验指标

混合料类型

动态模量

(20℃,10Hz)

动稳定度

(60℃)

低温破坏应变

(-10℃)

水稳定性

(TSR)

BBME

≥13000MPa

≥6000次/mm

≥2800με

≥85%

EME

≥15000MPa

≥8000次/mm

≥2500με

≥80%

五、施工工艺规范

(一)施工准备

设备检查:拌和楼需配备自动计量系统(计量精度±0.5%),摊铺机应带自动找平装置,压路机需包含1台双钢轮(≥13t)、2台胶轮(≥20t)。

下承层处理:基层平整度偏差≤3mm/3m,清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