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唐代价格管理与物价平衡政策
一、引言:盛世经济的”稳定器”
站在西安城墙遗址上远眺,不难想象一千三百年前长安西市的盛况:波斯商队的驼铃混着胡姬的琵琶声,米行的伙计用木斗量着新舂的粳米,布庄的学徒正将刚染好的蜀锦挂上牌价。这座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里,每日流动着来自西域的宝石、江南的丝绸、岭南的香料,商品种类之繁、交易规模之巨,远超此前任何一个朝代。而支撑这种繁荣的,除了四通八达的商路与开放包容的政策,更离不开一套精密运转的价格管理体系——它像一根无形的琴弦,将”市”的喧嚣与”民”的生计调校成和谐的乐章。
二、制度基石:从”市”的规范到”官”的权责
2.1市制体系的成熟化
唐代的市场管理并非空中楼阁,其根基深植于自秦汉以来的”市制”传统。不同于后世自由扩散的街市,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居民区(坊)与商业区(市)严格分离,长安设东西二市,洛阳有南北西三市,各州治所在的”州城”至少设一市。每座市四周筑墙开闸,日出击鼓三百声开市,日落击钲三百声闭市,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定,为价格管理提供了物理依托。
市的日常运营由”市令”总领。据《唐六典》记载,长安西市设市令1人(从九品上)、丞2人、录事1人、府3人、史7人、典事14人、价人3人,形成”管理层-执行层-技术层”的完整架构。其中”价人”是专门负责评估物价的技术人员,这在历代官制中实属创举——就像今天的物价评估师,他们需要熟悉各类商品的产地、品质、季节波动规律,甚至要关注边境贸易带来的特殊商品行情。
2.2法律框架的刚性约束
如果说市制是”骨架”,《唐律疏议》中的相关条文则是”筋骨”。在”杂律”篇”市司评物价”条中,明确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翻译过来就是:市场管理人员如果评估物价不公平,要按照实际差额以”坐赃”罪论处;如果借此中饱私囊,则按盗窃罪加重处罚。这种将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挂钩的规定,在当时世界上堪称先进。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贾均市”原则。《唐六典·太府寺》记载:“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秤、斗)平市,以三贾(上贾、中贾、下贾)均市。”也就是说,每种商品要按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定价,既防止优质商品被压价坑农,又避免劣质商品哄抬物价。敦煌文书P.3348《唐天宝四载(745年)豆卢军和籴会计牒》中,就详细记录了当地粟米的上、中、下三等价格:“上估斗别叁拾柒文,中估叁拾陆文,下估叁拾伍文”,这种分级定价在基层执行中得到了严格落实。
三、日常调控:从”平准”到”常平”的组合拳
3.1市场监管的”日常课”
清晨的西市,当第一缕阳光照到市楼的测影杆(类似日晷的计时器),市令的属吏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的第一项任务是检查”二物五量”——即度量衡工具。唐代规定,斛、斗、升、秤、尺这五种计量工具必须由太府寺统一监制,每年八月由所在州府”平校”(校验)并加盖官印,违者”笞五十”。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银质”太府寺平秤”,就是这种制度的实物佐证:秤杆上刻有”太府寺平”字样,精确度达到”钱”(一两的十分之一),确保交易时”寸尺斤两,莫不均平”。
对于流动商贩,唐代实行”行头”制度。每个行业(行)推举德高望重的行头,负责登记从业者、监督商品质量、协调价格争议。《长安志》记载西市有”二百二十行”,每行都有自己的”行肆”(店铺区)。比如绢行的行头要定期检查绢帛的幅宽(唐代规定绢宽一尺八寸,布宽二尺五寸),发现”短狭不中量”的,不仅要没收货物,还要”杖六十”。这种”行业自治+官方监管”的模式,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提高了管理效率。
3.2平准署的”蓄水池”功能
在长安太极宫东侧,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官署——平准署,它隶属于掌管全国财货的太府寺,却是唐代物价调控的核心机构。《唐六典》载其职责:“掌供官市易之事,凡百司不任用之物,则以时出货;其没官物,亦如之。”简单说,就是通过”贱籴贵粜”调节市场供需: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暴跌时,官府出钱收购(籴),防止”谷贱伤农”;当供不应求、价格暴涨时,官府将储备投放市场(粜),平抑物价。
开元年间,平准署的运作达到顶峰。据《通典》记载,开元十三年(725年)山东地区丰收,米价跌至”斗米十三文”,个别州县甚至”斗米五文”。平准署立即启动收购,仅河南道就收储粟米200万石,既稳定了粮价,又充实了仓储。到开元十五年(727年),河北遭遇蝗灾,米价飙升至”斗米二百文”,平准署将此前收储的粮食以”斗米八十文”投放市场,迅速遏制了涨势。这种”以丰补歉”的操作,与战国李悝的”平籴法”一脉相承,却因唐代更庞大的经济规模和更完善的仓储体系,发挥出更大效能。
3.3常平制度的”广覆盖”延伸
如果说平准署主要针对中心城市,“常平仓”则是深入地方的物价稳定网。常平仓始设于汉宣帝时期,唐代将其推广至全国州府。《唐会要》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士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大数据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6).docx
- 2025年智慧医疗技术员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9).docx
- 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6).docx
- 2025年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6).docx
- 2025年注册风险控制师(CRC)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碳金融分析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7).docx
- 《庄子》哲学思想与现代自由精神的比较.docx
- 中国古代数学算法起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