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
围填海工程作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拓展生存空间、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造成干扰。为统筹推进围填海工程建设与海洋生态保护,实现“用海必护海、工程促生态”的目标,本指南聚焦围填海全生命周期,系统提出生态建设技术要求,涵盖前期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管控、生态修复及长期监测等关键环节,旨在为围填海工程生态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一、前期规划阶段生态论证要求
1.1生态本底调查与分析
开展工程区域及周边10公里范围内海洋生态本底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
(1)水文动力:潮位、潮流流速流向、波浪特征、余流场、盐度分层等参数,重点分析工程区与邻近海湾、河口的水交换能力;
(2)地形地貌:滩涂类型(泥滩、沙滩、岩滩)、潮沟系统分布(长度、宽度、深度、密度)、岸线类型(自然岸线、人工岸线)及动态演变趋势;
(3)生物群落: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底栖生物(种类、密度、生物量、栖息环境)、游泳生物(鱼类、头足类等关键物种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分布)、鸟类(迁徙路线、栖息地类型及面积);
(4)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的分布范围、优势物种、覆盖度及健康状况;
(5)敏感目标: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法定保护区域的位置、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
调查方法应采用“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卫星遥感获取岸线变化及生态系统宏观分布;无人机航拍识别潮沟、栖息地边界;水下机器人(ROV)与潜水调查采集底栖生物及地形数据;定点水文观测站连续监测潮位、流速;生物样品采集需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执行,确保数据准确性与代表性。
1.2生态影响预测与规避
基于本底调查数据,利用MIKE21、Delft3D等水动力模型模拟围填海工程对潮流场、潮位、纳潮量的影响,重点分析工程导致的潮沟淤堵、滩面冲淤变化范围及程度;采用生态模型(如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HIS)评估工程对关键物种(如中华白海豚、黄嘴白鹭)栖息地的压缩、分割效应;预测悬浮泥沙扩散范围及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鱼卵仔鱼存活的影响阈值(悬浮泥沙浓度超过100mg/L持续超过48小时可能导致鱼卵死亡)。
通过多方案比选优先规避生态敏感区:若工程必须穿越红树林分布区,应调整围填边界使其与红树林外缘保持50米以上缓冲带;避开重要鱼类产卵场(如大黄鱼4-6月产卵期)、鸟类迁徙高峰期(如黑脸琵鹭10月至次年3月越冬期);对无法完全规避的潮沟系统,需保留原潮沟总长度的70%以上,且主潮沟宽度不小于原宽度的80%。
1.3生态目标设定
结合区域海洋生态保护规划,明确工程生态建设目标:
(1)生态功能维持:围填后区域纳潮量减少不超过原纳潮量的15%,关键潮沟过水断面面积保留率≥90%;
(2)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损失补偿率1:1.5(即损失1公顷栖息地需修复1.5公顷);
(3)生态系统连通性:保持岸线自然曲折度(岸线开发利用率≤30%),人工岸线与自然岸线衔接处设置生态过渡带(宽度≥20米);
(4)碳汇能力提升:通过盐沼、红树林修复,使工程区单位面积碳汇量不低于同类型自然湿地的80%。
二、工程设计阶段生态化技术要求
2.1岸线与堤身结构生态化设计
(1)岸线形态:摒弃直线型硬堤设计,采用“波浪形”“锯齿形”等仿自然岸线,岸线曲折率(实际岸线长度/直线距离)≥1.2,增加潮间带表面积与生物栖息空间;
(2)堤身结构:
-外坡:采用“上硬下软”复合结构,高潮位以上(≥平均高潮位+1.5米)使用混凝土防浪墙,高潮位至平均海平面之间采用生态混凝土块(孔隙率≥25%,孔径5-15cm)或石笼(填充15-30cm级配块石),为藤壶、牡蛎等附着生物提供附着基;平均海平面以下采用抛石斜坡堤(坡度1:2.5-1:3),抛石粒径30-50cm,表面预留0.5米厚碎石层(粒径5-10cm)供底栖生物栖息;
-内坡:结合陆域景观需求,设置阶梯式缓坡(坡度1:3-1:5),种植耐盐草本植物(如碱蓬、盐角草),缓坡中部每隔50米设置宽2米的潮汐通道,保障内湾与外海的微咸水交换;
(3)透水结构:在堤身设置透水孔(直径0.8-1.2米,间距10-15米),透水孔底部高程与平均海平面齐平,顶部高出平均高潮位0.5米,促进堤内外水体交换,减少堤后滩涂淤积。
2.2潮沟系统保护与重建
(1)原有潮沟保护:对工程区需保留的潮沟,采用“护底+固坡”措施,潮沟底部铺设20cm厚碎石层(粒径5-10cm)防止冲刷,两侧边坡采用生态袋(填充本地滩涂淤泥+耐盐植物种子)护岸,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明天版中班上册教案.pdf VIP
- 2021年系统工程原理试题库.doc VIP
-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知识测试卷附答案.doc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部分(原卷版).docx VIP
-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ppt
- 〖道法〗践行平等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GB 17167-2025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pdf
- 国开电大书法书写基础知识(福建)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 VIP
-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效果评价及总结分析报告.pptx
- 2024-2025学年北京东城区八年级初二(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