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虱病病虫侵染的护理个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触虱病病虫侵染的护理个案

一、案例背景与评估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45岁,家政服务人员,因“头皮瘙痒伴躯干皮疹1周,发现头皮虫体3天”于2025年9月10日就诊。患者近期为多名客户提供居家保洁服务,其中1户家庭有儿童曾出现“头虱”病史,患者自述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阵发性瘙痒,夜间加重,影响睡眠,自行搔抓后头皮出现抓痕。3天前梳理头发时发现头皮及发根部有灰白色细小颗粒附着,部分区域可见黑色小虫爬行,遂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传染病接触史(除上述家庭外)。

(二)主诉与现病史

主诉:头皮瘙痒1周,发现头皮虫体及虫luan3天,躯干散在皮疹5天。现病史:患者1周前出现头皮瘙痒,以枕部及颞部明显,夜间瘙痒加剧,需反复搔抓方可缓解,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每日睡眠时间约4-5小时。5天前躯干及双侧上肢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伴轻微瘙痒,未予特殊处理。3天前洗头时发现头发根部有较多灰白色“颗粒”,用指甲剥离时发现部分颗粒可活动,仔细观察可见黑色小虫(约2-3mm)在头皮爬行,遂停止工作,自行购买“康王洗剂”洗头2次,症状无明显改善,瘙痒及皮疹范围逐渐扩大,为求系统治疗就诊。门诊查体后以“头虱病合并体虱病”收入皮肤科病房。

(三)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8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5/80mmHg,体重56kg。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尚可,营养中等。皮肤黏膜:头皮毛发浓密,发质偏油,发根部可见大量灰白色虫luan附着(呈“钉状”黏附于发干,距头皮约0.5-1-),枕部及颞部头皮可见散在抓痕、血痂,部分区域出现轻度红肿,皮温略高;额部、颈部、胸背部及双侧上肢可见散在分布的红色斑丘疹,直径约0.5-1-,部分丘疹顶端可见抓痕及点状出血,无水疱、脓疱及渗出。耳后、枕后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其余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四)辅助检查

1.头皮毛发检查:取枕部头发3根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活的头虱成虫2只(体狭长,灰黑色,有3对足,前足较小,中后足粗大,善于攀援),虫luan5枚(椭圆形,灰白色,luan壳较厚,一端有盖)。2.躯干皮肤刮片检查:取胸背部丘疹顶端皮屑涂片,显微镜下未发现真菌菌丝及孢子,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8×10?/L,中性粒细胞比例62%,淋巴细胞比例28%,嗜酸性粒细胞比例7%(正常参考值0.5%-5%),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220×10?/L。4.肝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

(五)病情评估与诊断

根据患者职业暴露史、典型临床表现(头皮瘙痒、虫体及虫luan发现,躯干散在红斑丘疹)及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1.头虱病(PediculosisCapitis);2.体虱病(PediculosisCorporis);3.皮肤抓伤(继发于瘙痒)。病情评估:患者目前瘙痒明显(NRS评分7分),皮肤存在多处抓痕及轻度炎症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提示过敏反应存在;患者因担心疾病传染性及外观影响,存在轻度焦虑情绪(SAS评分52分);对虱病的传播途径、治疗及预防知识缺乏。

二、护理计划与目标

(一)护理诊断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虱虫叮咬、搔抓导致皮肤抓痕、血痂形成有关。2.舒适受损:瘙痒与虱虫唾液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反应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虱病的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相关知识。4.焦虑与疾病传染性、外观改变及担心治疗效果有关。5.有传播他人的风险与虱虫及虫luan通过接触传播有关。

(二)护理计划

针对上述护理诊断,制定为期10天的护理计划,分为急性期(入院第1-3天)、恢复期(入院第4-7天)及出院准备期(入院第8-10天)三个阶段,各阶段重点如下:1.急性期:以控制瘙痒、杀灭虱虫及虫luan、防止皮肤进一步损伤为重点,同时开展初步健康指导。2.恢复期:观察治疗效果,促进皮肤破损愈合,强化健康知识教育,缓解焦虑情绪。3.出院准备期:完善出院指导,制定家庭环境消毒方案,确保患者掌握自我护理及预防复发方法。

(三)护理目标

1.患者瘙痒症状明显缓解,入院3天内NRS评分降至3分以下,夜间睡眠质量改善(睡眠时间≥6小时/天)。2.入院7天内头皮及躯干皮肤抓痕、血痂基本愈合,无新发皮疹及感染迹象。3.患者及家属能准确复述虱病的传播途径、治疗步骤及预防措施,掌握药物使用方法。4.患者焦虑情绪缓解,入院5天内SAS评分降至50分以下,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5.住院期间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患者出院时家庭环境消毒合格,无虱虫及虫luan残留。

三、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

(一)环境干预与隔离管理

1.隔离措施:患者入院后安排单人病房,病房门口悬挂“接触隔离”标识,告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