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成人高考试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重构人类的文化记忆。传统的文化记忆依赖于纸质典籍、口传心授或实物遗存,其传播范围与保存时长受物理条件限制。而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化处理,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转化为二进制代码,使文化记忆突破了时空边界。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曾因氧化、潮湿等问题面临褪色风险,如今通过高精度数字扫描,不仅实现了全窟虚拟漫游,还能通过算法修复破损部分,让千年壁画在数字空间中“永生”。
但数字技术并非万能。一方面,数据存储存在“格式危机”。早期的软盘、磁带因存储介质老化或读取设备淘汰,导致部分数字文献无法还原;另一方面,数字文化记忆的“快餐化”倾向可能消解深度。短视频平台上的文物解说常以15秒为限,为吸引流量,内容往往聚焦猎奇细节而非文化内核,长此以往,用户对文化的认知可能停留在碎片层面。
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技术对文化记忆主体的影响。传统记忆中,文化传承者(如非遗传承人、学者)是记忆的“把关人”,他们通过筛选、阐释赋予记忆意义;而在数字时代,普通用户借助自媒体成为记忆的“共创者”。某老字号糕点品牌曾因工艺复杂面临失传,其传承人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制作过程,网友留言建议简化步骤以适应现代节奏,最终品牌推出“简易版”产品,既保留核心风味又扩大了受众。这一案例中,记忆的意义不再由单一主体决定,而是在多元互动中动态提供。
数字技术为文化记忆带来了“保鲜”与“扩容”的可能,也提出了“如何平衡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新课题。当我们在虚拟空间“触摸”文物时,是否也该保留实地参观时与历史的“真实触感”?当算法为我们精准推送文化内容时,是否也该警惕信息茧房对文化多样性的消解?这些问题,需要技术开发者、文化研究者与普通用户共同思考。
1.下列对文中“数字技术重构文化记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化处理,突破了传统文化记忆的时空限制
B.数字扫描与算法修复使敦煌壁画在数字空间中获得永久保存
C.数字技术完全解决了文化记忆传播范围小、保存时间短的问题
D.数字技术让普通用户从文化记忆的接收者转变为共创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记忆保存的积极作用
B.文章通过对比传统传承者与现代用户的角色,说明记忆主体的变化
C.文章列举老字号糕点的案例,强调数字时代记忆意义的动态提供
D.文章最后用设问引发思考,旨在否定数字技术对文化的负面影响
3.文中提到的“格式危机”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4.数字技术对文化记忆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请结合文本分点说明。(6分)
5.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在虚拟空间‘触摸’文物与实地参观的‘真实触感’”关系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8题。
秋晚登江楼
李远
木落风高江气清,倚楼极目暮云平。
寒沙带日收残照,断岸连波起夜声。
雁字排空秋信急,荻花翻雪客心轻。
故园此际应霜重,独对孤灯梦不成。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木落风高”“暮云平”描绘秋晚江楼的开阔景象,奠定全诗基调
B.颔联“寒沙带日”“断岸连波”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出秋江的萧瑟
C.颈联“雁字排空”与“荻花翻雪”形成色彩对比,突出秋景的壮丽
D.尾联由眼前之景转向故园想象,“霜重”“孤灯”强化了思乡之情
7.请赏析“荻花翻雪客心轻”中“轻”字的表达效果。(4分)
8.有人认为颈联“雁字排空秋信急”与尾联“故园此际应霜重”存在内在联系,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养浩传(节选)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堂邑多盗,养浩至,尽毁诸淫祠③,罢旧盗之朔望参④。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