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误汇款项至冻结账户类案件的裁判思路
在电子支付高度普及的当下,错误汇款行为显著增多。误将款项汇入被人民法院冻结的被执行人账户,属于错误汇款的一种特殊情况,汇款人往往会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针对误汇款项的权属认定、能否排除执行等争议焦点,裁判思路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有待统一裁判尺度,以平衡误汇款人的合法权益与其他利益之间的冲突。
01
误汇款项至被冻结账户类案件的审理现状
误汇款项至被冻结账户类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告对其声称误汇入冻结账户的款项,是否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也即误汇款人对案涉款项享有物上请求权,还是仅有不当得利请求权。就此,当前多数判决采用双重审查:先审查是否确系误汇,以排除恶意串通;再审查款项是否特定化,以决定适用“占有即所有原则”导致不当得利,抑或因法律行为被撤销导致原物返还(不能或没必要返还的,则折价补偿)。不过,模式趋同未能带来观点的一致化。围绕汇款行为确系误汇的法律后果、账户权利人是否对账内款项构成占有等问题,不同审理层级的法院之间、各地法院之间,尚存诸多观点冲突。
笔者分析发现,争议焦点汇集于“占有即所有”原则。一旦确认误汇事实,案涉款项的权属即成为焦点。货币作为种类物,受“占有即所有”约束。误汇款人主张原物返还,须证明案涉货币已特定化,脱离了种类物属性。因此,货币是否发生特定化进而逸出“占有即所有”的适用范围,成为法庭审查的重心。“占有即所有”源于德国学者马克斯·卡塞尔于1937年发表在《民法实务档案》的论文《物权法上的货币》,后经研究发展,扩张为货币权属认定的普遍原则。其核心内涵为:货币的占有与所有合二为一,占有人被推定为所有权人。此推定具有无因性,不受占有原因、占有人主观状态等因素影响。货币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仅依占有变动而定,原权利人丧失货币占有即丧失其所有权,仅能主张债权请求权。
围绕“占有即所有”的适用边界,司法实践中呈现出三类截然不同的裁判立场。部分判决将“占有即所有”极致扩张,认为货币为种类物,一经交付即发生所有权移转。有些判决则将其极致限缩,认为缺乏真实合意的支付并不导致货币权属转移。多数判决则持折中立场,认为货币一经收款人占有即归其所有,除非货币已经作特定化处理,但货币特定化的审查标准扮演着一个高度灵活的调节阀角色,即便同属折中立场,不同的审查标准也会带来不同的裁判思路与结果。
02
“占有即所有”的法理思考与规则重构
通常认为,“占有即所有”原则旨在解决两类结构性的利益冲突:其一,原权利人与非法占有人之间。例如,误汇款人主张撤销误汇后,本可享有原物返还请求权,但标的货币与其他货币已混合而难以区分。因为无法返还原物,民法遂赋予其不当得利请求权予以补救。其二,原权利人与善意第三人之间。货币误汇至某账户后,收款人通过正常交易支付给不知情的第三人。经利益衡量,交易安全与货币流通秩序更为优先,误汇款人的原物返还利益退居次位。第二类利益冲突争议不大,第一类则尚存争议。笔者认为,从“占有”到“所有”的逻辑,并非“即”字所能简单概括。
审判实践中,极少数判决对“占有即所有”作绝对解释,几乎仅凭“占有”推定“所有”,该立场有失偏颇。占有本身并不必然导致货币所有权转移,关键的法律事实在于“混合”。混合指不同所有人的动产混杂,致难以识别或识别费用过高。占有与混合是两个独立时点。占有是前提,混合才是直接触发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例如,乙收到甲误付的百元纸币后,将其单独夹于书中,占有而未混合,则该纸币所有权清晰,甲享有原物返还请求权。此时若适用“占有即所有”认定甲仅享有债权,明显缺乏适用基础。
审判实践中,大多数判决依据案涉资金是否特定化确定物权归属。该思路具有合理性,但需要校准。“特定物—种类物”判断,不能完全置换“混合及不能识别”判断。换言之,种类物置于同一占有之下可能不混合,特定物则可能发生混合。前者例如前举百元纸币夹于书中的情形。后者例如,一件小型二手玩具被送入回收站,归入堆积如山的废旧玩具之中。该玩具虽为特定物,但因无法识别而发生混合。因此,认为案涉资金特定化就可以返还、未特定化就不应返还的观点,其逻辑似是而非。
有判决依据案涉资金是否发生混合确定物权归属。该思路更为合理,但仍有值得进一步完善之处:未能充分考量货币作为种类物的高度同质性和交易上的可替代性。一个挑战传统的观点是,同种种类物在法律上一般不构成混合。从概念本质看,决定动产是否构成混合的,不是物理属性,而是法律属性,即交易与确权的现实需求。同种等额货币混杂后,物理上确实难以分离和复原。不过,因其价值与功能等价,凭金额即可低成本、即时区分,无需识别每张纸币的物理特征。纸币的冠字号码、流水号码、新旧程度等物理性状确系独一无二。但这些差异仅在收藏、防伪、溯源、追赃等语境下有意义,在民商事语境下无法律意义,属于无关因素。
“占有即所有”论者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未来独角兽毕马威中国长三角高端装备新质领袖榜单.pdf
- 2025中国ESG发展白皮书.pdf
- 从互联网大数据看中小企业发展(2025).pdf
- “没测温证据,就不用交供暖费?”——法院判决:这些“间接证据”同样能让供热公司败诉.docx
- “前老板用‘白条’抵工资,我们告赢了,为何还是拿不到钱?”——一场败诉的债权转让官司,揭示“纸面权利”与“真金白银”的距离.docx
- “为让豆芽‘卖相好’,小作坊主被判刑并‘十倍赔偿’!”——一根豆芽背后的刑事犯罪与公益诉讼双重惩罚.docx
- “为省30万处理费,公司倾倒592吨危险废物被判刑!”——一条微信汇报记录,如何成为污染环境罪的关键证据.docx
- 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洞察.docx
- 2025中国美妆产业发展趋势与战略建议报告.docx
- 保险人履行提示说明义务的认定.docx
- 固收专题报告:信用|哪些担保债值得关注?-251106-财通证券.pdf
- 合合信息(688615)用户为王、产品至上,智能文字识别与商业大数据龙头开启成长新篇章-251110-中信建投.pdf
- 纺服轻工教育行业:出口优先,内需蓄力-251111-中信建投.pdf
- 电子行业2026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云侧AI趋势正盛,端侧AI方兴未艾-251109-中信建投.pdf
- 电子行业25年三季报总结:行业分化显著,AI与科技自立双主线清晰-251111-银河证券.pdf
- 纺服轻工及教育行业25W45:芬太尼关税调降11月10日生效,LVMH、开云Q3收入降幅收窄-251109-中信建投.pdf
- 固收%2b系列之四:股债恒定ETF,运作体系、海外经验借鉴与市场影响-251107-国信证券.pdf
- 房地产行业专题报告:房价的合理估值中枢怎么看?-251112-方正证券.pdf
- 固定收益点评:市场风格切换,固收%2b如何应对?-251105-国海证券.pdf
- 高频数据跟踪:供地迎季节性高峰,物价整体下行-251110-中邮证券.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