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带注音原文

鄂州南楼书事

北宋?黄庭坚

sìgùshānguāngjiēshuǐguāngpínglánshílǐjìhéxiāng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qīngfēngmíngyuèwúrénguǎnbìngzuònánlóuyíwèiliáng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二、白话译文

向四周眺望,青山的翠色与碧水的波光连成一片,无边无际;倚靠在栏杆上,十里荷塘里,菱角与荷花的清香阵阵袭来,沁人心脾。

清冽的晚风与皎洁的明月,无人刻意管束,自在徜徉,一同汇聚在南楼之上,化作一片纯粹的清凉,涤荡着身心。

三、重点字词注释

鄂州(èzhōu):古地名,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宋代为长江沿岸重要州府。

四顾(sìgù):向四面望去。

?近义词:环视、四顾;反义词:凝视、专注

?造句:站在山顶四顾,云海翻涌,群峰如黛,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

山光、水光:分别指山色的青翠与水面的波光,合称“山水一色”的景致。

凭栏(pínglán):倚靠在栏杆上,“凭”为“倚靠、凭借”之意。

?文化关联:古典诗词中“凭栏”常暗含凭吊、抒怀之意,如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芰荷(jìhé):芰指菱角,荷指荷花,合称水生植物,此处代指荷塘景致。

?出处溯源:最早见于《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成为文人笔下夏日荷塘的经典意象。

无人管:无人干涉、管束,暗指自然景致的自在随性,也暗含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并作(bìngzuò):合并在一起,共同化作。

一味凉(yíwèiliáng):“一味”指纯粹、全然,“凉”既指晚风带来的物理清凉,也指心境的澄澈闲适。

?拓展:“一味”在古文中可指“一种滋味”“纯粹”,如苏轼《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暗含的“一味甘甜”。

四、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与苏轼并称“苏黄”,书法上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诗文创作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强调在继承古典的基础上创新。

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因卷入新旧党争,多次被贬谪,先后流放蜀中、黔州、宜州等地。但他始终坚守文人气节,在逆境中以诗文寄情,其作品或沉郁顿挫,或清新自然,尤其后期写景诗,常于平淡中见深意,将个人心境与自然景致完美融合,《鄂州南楼书事》便是其晚年写景抒怀的代表作之一。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六月,是黄庭坚寓居鄂州期间所作。此前,黄庭坚因政治倾轧屡遭贬谪,先被贬蜀地六年,召回京城后不久又遭罢官,被迫流落鄂州(今武汉武昌)。崇宁元年(1102年),他初登鄂州南楼(始建于东晋,为纪念名将庾亮而建,位于今武昌蛇山顶),便惊叹于楼宇的精巧与景致的清幽;次年盛夏,他再次登临南楼,彼时夜色初临,清风送爽,山水相依,荷塘飘香,眼前的自然之景与官场的倾轧、仕途的失意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借清幽之景排遣内心的烦闷,抒发对自在随性、超脱尘俗的心境追求。

清代学者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价此诗:“山谷七言绝句皆学杜,少学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者,有之,《岳阳楼》《鄂州南楼》近之矣”,盛赞其兼具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风神摇曳,余味悠长。

六、相关知识梳理

1.诗题“鄂州南楼书事”解析

鄂州南楼:既点明地点,又暗藏文化底蕴——南楼并非普通楼阁,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登楼赏景,留下“庾亮登楼”的典故,成为后世文人凭吊、抒怀的文化地标,黄庭坚登楼,既有赏景之意,也有追慕古人、排遣情怀的深层寄托。

书事:为古诗题常用后缀,意为“记录所见所感之事”,如杜甫《书事》、陆游《书愤》,多以纪实手法写景抒情,强调情景的真实性。

2.古典诗词中的“清风明月”意象

意象内涵

对应诗句

出处

情感基调

自然闲适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澄澈超脱

高洁品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前赤壁赋》

旷达宁静

思乡怀人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王维《伊州歌》

幽怨怅惘

隐逸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淡泊自在

3.黄庭坚写景诗核心特质

特质

具体体现

示例(《鄂州南楼书事》对应点)

景情交融

以自然之景衬内心之情,景与情高度统一

以“山水相依”“清风明月”的清幽,衬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