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ull-03-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8课课堂笔记.docVIP

3-null-03-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8课课堂笔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8课课堂笔记

一、课文原文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生字词学习

(一)生字

1.淘:读音“táo”,左右结构,部首为“氵”。共11画,本义是用水冲洗,去除杂质,如“淘米”。在“浪淘沙”中,“淘”有冲刷、淘洗之意。

2.涯:读音“yá”,左右结构,部首是“氵”。11画,指水边,泛指边际,如“天涯海角”。

3.莺:读音“yīng”,上下结构,部首为“艹”。10画,指黄莺,一种鸟类,叫声清脆悦耳。

4.郭:读音“guō”,左右结构,部首是“阝”。10画,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也泛指城市。

5.酒:读音“jiǔ”,左右结构,部首为“氵”。10画,用粮食、水果等发酵制成的含酒精的饮料。

6.苔:读音“tái”,上下结构,部首是“艹”。8画,指苔藓,一种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

7.畦:读音“qí”,左右结构,部首为“田”。11画,田园中分成的小区,如“菜畦”。

8.闼:读音“tà”,半包围结构,部首是“门”。9画,小门。

(二)词语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2.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3.山郭:山城,山村。

4.酒旗:酒店门前挂的幌子。

5.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6.四百八十寺:形容南朝寺庙很多。

7.茅檐:茅屋的屋檐,这里指庭院。

8.成畦:成垄成行。

9.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10.排闼:推门闯入。闼,小门。

三、多音字辨析

1.行

-xíng:行走、行动、行为。在“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行”可理解为动态的景象,如酒旗在风中飘动,有“行”的感觉。

-háng:银行、行列、行业。

2.重

-zhòng:重量、重要、沉重。

-chóng:重复、重新、重叠。在古诗中虽未出现,但在学习中需掌握其不同读音和用法。

3.还

-huán:归还、偿还、还乡。

-hái:还有、还是、还剩。

四、作者介绍

(一)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迈,意境开阔,常常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政治理想。《浪淘沙》共九首,是他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组诗,以浪淘泥沙来比喻人生的坎坷和世事的变迁。

(二)杜牧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江南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三)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书湖阴先生壁》是

文档评论(0)

慧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