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之异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试论曹丕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之异同 【作者】王菁 【关键词】“二曹”女性题材诗歌异同原因 【指导老师】彭福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一、引言 建安本是东汉末年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前后历时二十五年。“然而文学和史学上所称的建安时代,往往超越这二十五年,而大体包括自汉灵帝到魏明帝的四十五年。”[1](P2)在短暂的建安时期就出现了以“三祖”、“陈王”、“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杰出诗人,形成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小高潮。钟嵘《诗品序》云:“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2](P117)建安时代,曹公父子十分爱好文学,?刘桢、王粲为其左右人物,曹植建安十六年被封平原侯,所以“平原兄弟”当指曹丕和曹植。在钟嵘看来,曹丕曹植(以下简称“二曹”)为建安文坛领袖人物。 作为建安文人集团的核心,古人对“二曹”甚有评价。清人沈德潜《古诗源》卷五云:“子恒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使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3](P76)钟嵘《诗品》评曹植诗歌曰:“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3](P99)在“二曹”诗歌中,女性题材占有很大比例。曹丕现存四十余首完整或较完整的诗篇中,有关女性题材的诗歌十首;[4]曹植现存八十余首完整或较完整的诗篇中,有关女性题材诗歌的十一首。[5]这些女性题材诗歌体现了曹丕“便娟婉约”和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诗歌风格。研究曹丕和曹植女性题材诗歌对了解汉魏时代的社会背景、女性地位、作者际遇等都有积极意义,本文拟比较“二曹”女性题材诗歌的异同,以就教于方家。 二、共同性 曹丕和曹植同为曹操之子,天资聪慧,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共处建安离乱,亲历战场血泪,故曹丕和曹植对社会底层百姓有深切的同情。建安时代的女性一样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亦进入到曹丕和曹植关注的视野。“二曹”均为妇代言,创作了一批女性题材诗歌。在形象塑造、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上表现出鲜明的共同性。 (一)共同塑造了一大批失意女性形象 建安乱离之际,万般皆轻。男子流离,女性苦痛。曹丕与曹植亲历战火,目睹妇女凄苦,故诗歌多有思妇、怨妇、弃妇、寡妇、盛年不嫁的美女等失意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或美丽动人,或年老色衰,或勤劳忠诚,或知音识曲。已婚者忧惧丈夫抛弃;分居者渴望与夫厮守;未婚者期盼真诚爱情。一是思妇。思妇是独守空闺,日夜思夫的妇女。建安时代战火频繁,男子大多因战争徭役,被迫离家出征战场或游落他乡,造成思妇现象。这时期的思妇因长久别离而有思君之痛,另一方面因空间的遥远而忧君之变心。曹丕《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云: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洌洌寒蝉呤,蝉呤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愿为双黄鹊,比翼戏请池。 开篇就点明新婚燕尔,宿昔别离。以秋天为背景,写新婚夫妇离别的痛苦以及新妇心中对“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的担忧,塑造了典型的新婚思妇形象。同写思妇,曹植《七哀》诗表现一位妻子思念十年未见的丈夫,贞心不改,“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可又担忧“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塑造了善良的思妇形象。同类作品还有曹丕的《燕歌行》、《见挽船士兄弟离别诗》和曹植的《闺情》、《杂诗?西北有织妇》等。二是弃妇。建安时代,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伦理制度仍坚不可摧。故曹丕和曹植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弃妇形象大抵为受封建伦理“七出”规范或因色衰被丈夫随意抛弃的一类命运凄苦的女性。曹丕《代刘勋妻王氏杂诗》云: 翩翩床前帐,张以蔽光辉。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 诗歌用妇人收拾床前帐的心理活动,隐约含蓄地表达出妇人被弃的遭遇。至于被弃的原因,诗前小序云:“王宋者,平虏将军刘勋妻也。入门二十馀年,后勋悦山阳司马氏女,以宋无子出之,还于道中作诗。”[6](P55)因此,这是一位因无子而被弃的妇人。同写弃妇,曹植《弃妇诗》“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说明封建时代无子是休弃女子的正当理由,“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祝福丈夫安宁。除此以外,曹植《种葛篇》“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和《浮萍篇》“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都写的是女子因色衰而被弃的遭遇。三是未嫁的美女。“二曹”女性题材诗歌均写到年轻的美貌女子形象。曹丕重点突出的是女子的色艺俱佳,曹植重点突出表现女子的盛年难嫁。曹丕《善哉行》(其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两句借用《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成句,写出了女子的美丽,而“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则表现了美女高超的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除此,《秋胡行》女主人公也是色艺俱佳女子形象。曹植笔下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