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试论建安时期文化环境及对乐府诗歌的影响 【作者】薛 辉 【关键词】建安时期文化环境乐府诗歌 【指导老师】彭 福 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一、引言建安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安坐书斋的建安文人被迫走出书斋,在辗转流徙中感命运之多舛,忧百姓之困难,改造前代乐府诗歌,记录了动荡的时代,形成了继汉代后又一次乐府诗歌的大发展。建安乐府诗歌的主体是文人乐府,它继承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达建安文人忧国、忧时、忧民的强烈情绪。明代钟惺《古诗归》称其为“汉末实录”。在诗歌的形式上,建安乐府诗歌逐渐脱离与音乐的紧密关系,突破乐府诗歌的传统主题,多借乐府古题纪写时事。由于建安时期的文人受到五言乐府民歌的启发和吸引,故建安乐府诗歌以五言诗为主体,形成了“五言腾跃”的局面。本文拟在论述建安时期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从文学观念更新、乐府机构破坏、文人创作繁荣几个方面来探讨其对乐府诗歌的影响。二、建安时期文化环境建安时期“世积乱离”,政治黑暗腐败,战争频发,民不聊生,葬送了两汉四百年来的建设成果。建安时期的社会动荡、经济破坏和思想解放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成了建安诗歌发生发展的独特文化空间。(一)社会大动荡东汉末年,皇帝年幼,宦官和外戚专权,政治黑暗引发了汉代末年的社会危机。流民起义和军阀混战加剧了建安时期社会动荡的程度,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第一,政治黑暗腐败。东汉中后期,政治日趋腐败,政府日将腐朽。其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豪强势力膨胀。“东汉政权具有严重的兼并性和割据性,它维护豪强地主的利益,造成土地高度集中。”[1](P2)光武中兴之后,东汉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大量集中,豪强势力日益壮大。仲长统曾言豪强地主的经济势力:“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妓乐,列乎深堂。宾客待见而不敢去,车骑交错而不敢进。三牲之肉,臭不可食;清醇之酎,败不可饮。”[2](P1648)豪强势力在经济和政治等领域极度膨胀,把持政权,加剧了东汉政治的腐败。二是政府售卖官职。东汉政权沿袭西汉的选拔制度,通过察举、征辟等方式选拔人才。东汉豪强势力凭借门第和资产,逐渐垄断仕途,世代皆为高官,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严重剥夺士人的上进之路。东汉末年,旧有的选举制度越发空疏无用。《桓灵时童谣》云:“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官府为极力搜刮民财以供享受,甚至公开卖官鬻爵。《后汉书?安帝纪》记载:安帝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2](P213)据历史记载,东汉灵帝借重修宫殿之机公开卖官。设西苑公布卖官价格。公卿两千石,皆有定价。公千万,卿五百万,大郡郡守至二三千万。被任用的官员,须先到西苑议价,才能上任。[3](P368)这样的任官制度,严重阻碍了士人的上进之路。三是生活荒淫奢侈。《后汉书?灵帝纪》记载,汉灵帝为了自己享乐,竟然不顾国家的安危。鲜卑侵入幽并二州,“是岁,(灵)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2](P346)东汉豪强势力和官僚集团不仅占有大量财产和政治垄断仕途,并且生活奢侈成风。他们重视生活享受,特别是在婚嫁和丧葬活动中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四是外戚和宦官专权。东汉王朝自和帝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短寿。和帝十岁,殇帝百日,安帝十三岁,顺帝十一岁,冲帝两岁,质帝八岁,桓帝十五岁,灵帝十二岁。东汉皇帝年幼登基,不能管理国家大事,朝政旁落太后和外戚之手;不满太后和外戚摄政,皇帝合谋宦官夺权,故宦官得到重用。汉灵帝即位以后,完全成为宦官的傀儡。他一方面极力讨好宦官,公开声称宦官是其父母;另一方面又明码实价的卖官。[4](P299)东汉外戚与宦官专权加剧了政治的黑暗腐败,激起了太学生和正直官僚的不满,在朝野形成了抨击宦官专政的势力,最终引发“党锢之祸”。延熹九年(166年)和熹平五年(176年)先后发生两次“党锢”事件,第二次“党锢”事件,杀名士李膺等一百余人,禁锢六七百人,太学生被捕一千余人,党人五服内亲以及门生故吏等凡有官职的人均遭禁锢,直到黄巾起义方才解除。“党锢”之祸历时18年,是正直官僚被废弃放逐和宦官独专政权的时期,政治异常黑暗腐败。第二,汉末流民起义。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腐朽、官僚地主及富商巧取豪夺,更兼水旱虫蝗等自然灾害连连。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流亡,于走投无路之时,便揭竿而起,纷纷举起反抗的大旗。“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发生了张伯路领导的流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