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论“80后”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docVIP

【毕业论文】浅论“80后”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浅论“80后”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 【作者】李 乾 玲 【关键词】“80后”??情感??忧伤??迷失 【指导老师】秦 敬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从20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了一股新兴而强劲的浪潮——“80后”写作。“80后”写作从个体书写到集体亮相,呈现出以青春伤痕与狂妄为基点,低龄写作为卖点,媒体包装、商业炒作为支点的特点,冲击着文学、教育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出于一种审慎的态度,目前评论界对于这一现象都还没有太多的评价与界定,读者及受众对这一群体及其现象的了解都还很少,甚至根本就不清楚。为此,希望借由本文对其做一个大致的整理与解读,给读者一个较为基本的认识。 一?、?“80后”概述 (一)“80后”称谓的形成 “80后”泛指目前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写作者。这个概念本身是从诗歌圈而来,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的年轻人在气质和生活方式上,和前几代人有着根本的不同,大约从1999年开始,陆续有一些年轻的诗人认识到这种不同,并逐渐开始使用“80后”这个概念,后来很多人加入其中并认可自身的“80后”身份。“80后”的真正命名是在2002年左右。这一年诗歌界年轻一代的诗人盛极一时,2003年以后,“80后”这个概念分化,逐渐使用在小说领域,“主要代表人物有韩寒(代表作《三重门》)、许佳(代表作《我爱阳光》)等。21世纪以来,新作层出不穷,新人不断涌现,尤其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连续数年举办,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写手,使“80后”文学群体愈来愈壮观,在文坛内外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他们中的郭敬明以《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接连在2003年文学畅销书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张悦然等人也以《葵花走失在1890》等作品赢得年轻读者的喜爱,使得“80后”写作成了当年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存在。”[1] (二)“80后”写手的构成 “80后”写手得以如此闪耀,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时下流行文化的消费观。文学是俗物的价值观成为时尚,文学作品被摆在超市里,文学作品同一般商品没有差别,仅仅是一种消费品。而创作这些文学作品的“80后”写手们,除了“少年作家”不错的噱头外,也在被强行内部分化。主要表现为轰动一时的春树登上《TIMES》杂志封面引发的“80后”实力派与偶像派之争,韩寒、郭敬明等的个体书写逐渐被这种本只有娱乐界才搞的行当分崩离析,李傻傻、胡坚等被称为实力派的代表,再加上张佳伟、小饭、蒋峰,这五人更被并称为“80后”“实力派五虎将”;而韩寒、郭敬明、春树、张悦然、孙睿等则被称为“偶像派写作”。张悦然更被冠上了“最富才情女作家”“青春派玉女掌门人”等称号。 如果从文本入手,那么“80后”写手们的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自卑自重型”:忧伤而唯美,拒绝长大的青春爱与痛。比如郭敬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恣肆的性情抒写,从成名作《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到《1995——2005夏至未至》,再到最近的《岛》中的作品,无论是在那个如梦幻般瑰丽神奇的幻雪世界,还是在那些仿若昨日又遥不可及的花季时代,他都在用华美的文笔、纯美的语词、人物和故事,催生出蓄满感伤的花朵;再比如张悦然,她的作品比较喜欢虚构和遐思,例如《葵花走失在1890》《毁》等,表达的就是某种青春的焦灼和锐痛; 2.“自大自圣型”:一副愤世嫉俗的架势。比如韩寒在《三重门》中的直抒胸臆,对中学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批判等,作者使用的老辣的语言,以及他对世俗的洞悉,不禁会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再比如李傻傻,虽然描写的还是湘西农村的种种,却用了强烈的反叛笔调,让人在接受愉悦的同时也感受着一丝无奈; 3.“自恋自虐型”:小资情怀与残酷的青春书写。比如易术,春树的《北京娃娃》,“她”奋不顾身而盲目地追求爱情,一次又一次地进入然后逃离,其实她从未弄懂爱情是个什么东西,性情和自由给青春留下的是痛楚而已,但她依然故我,孤独前行,为了追求自由而付出了非常代价。 ????????????? 二?、?“80后”盛宴 “80后”的创作在当代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据统计显示,1999年以来,作家出版社、知识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湖南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文汇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已为“80后”作家出版数目庞大的作品,迅速占领了中国文学图书市场。[2] 2000年韩寒的《三重门》销量突破了100万册,随后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董晓磊等一大批“80后”群体,在2003——2004年连跻接踵地逢市亮剑,将当代中国文学商业化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2004年《中国图书评论》载,“年度榜首书前5名中有4个席位是青春文学,前15名也有9部青春文学作品。2005年美国《福布斯》中国名人排富榜的四名作家中有两位是“80后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