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特征及塑造原因.docVIP

【毕业论文】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特征及塑造原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特征及塑造原因 【作者】陈 实 【关键词】曹操??形象特征??塑造原因 【指导老师】李 荣 李金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说起曹操,人们总喜欢用这样的三句话来概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但有时表现得象个枭雄,民间的形象只是个奸雄。”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把曹操概括为“古今来奸雄第一奇人”此处的“奇”不仅指塑造形象的艺术水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同时也指人物性格达到了理想化的极致。[1](p82-83)这样的归纳显示了中国传统人士和社会对曹操的不同认识,有的人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也有的是根据自己的文学创作去认识曹操,特别是老百姓,他们没有多少知识,主要是从《三国演义》中去认识,这种认识往往影响对曹操的评价。 年少的曹操颇不为人所重,只有名臣桥玄和许子将对他很赏识,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2](p206)在那个年代,“英雄”是有特定意义的。刘劭在所作《人物志》卷中,对“英雄”所下的定义是:“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3](p1)也就是“文武茂异”的意思。就文、武而言,曹操是他那个时代的拔尖人物,这是大家公认的,连孙盛也承认曹操“才武绝人”,并举出具体的事例:“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摘要》,又注《孙武十三篇》。”[3](p1)后来其政治行为和军事业绩,以及多才多艺的表现,都说明曹操在文才武略上是出众的,是当时的“英雄”。 上个世纪50年代末,郭沫若先生撰文并发表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等文章,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真曹操和假曹操,即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这类文学创作中的曹操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最大成果便是从各个方面明确了曹操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确认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曹操是奸贼,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超级奸臣。他完全没有道德观念,行为不受任何束缚;他一贯无视君臣大义,只想篡汉自代,玩弄汉家天子于股掌之上;他极端的自私残忍,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不讲信义,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他都敢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一句话,曹操乃是千夫所指的国贼。普通民众对曹操的认识一般是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获得的,这种认识显然和历史上的曹操是有差距的,本文就是试图从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特征的分析去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曹操这种形象特征形成的内在根源。 一、《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主要形象特征 在普通民众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总是会区分“敌我”,自然的把曹操归纳为“坏”,把刘备归纳为“好”。这是因为,作者在书中是把曹操的“负面”有意突显了出来,与之相比,曹操的一些“正面”特性在?“负面”特性的对比之下,几乎可以是忽略不计。下面我们就从《三国演义》对曹操具体描述出发,去探讨这一人物的“正”“负”两方面的表现。?? (一)曹操形象特征的“负面”表现 1.欺君罔上,谋逆僭越 ????曹操虽名为汉家臣子,但是在很多方面他的表现是违背君臣道德的,这与中国传统社会“君为臣纲”是不符合的,这也成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最大的“负面”表现。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汉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众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尤其在擒杀吕布之后,实力和地位不同往日,便有了很多欺君罔上的表现,为了观察百官对他的态度,曹操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日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帝曰:‘朕今欲看皇叔射猎。’玄德领命上马,忽草中赶起一兔。玄德射之,一箭正中那兔。帝喝采。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4]?(p84)当献帝深感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