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浅论中国画的笔墨内涵 【作者】周田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属性特征 【指导老师】陈文安、陈琼 【专业】美术学 【正文】引言中国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关于中国画,我们主要就是谈论他的笔墨。直到今天还存在一种争论就是到底是“守住笔墨底线”还是“笔墨等于零”①。这个观点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共识。因为我们觉得中国画除了笔墨以外似乎就已经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谈论了?中国画主要是靠笔墨来表现,离开笔墨简直就无话可谈。构成中国画的笔墨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有着很长的历史,它的含义很深刻、很广泛,不仅是有技巧和方法,还有材料的使用等问题。其根本问题在于笔墨已经包含了整个中国文化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上有很多画种,中国画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它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存在,就是因为它没有离开笔墨,相反,更加注重和讲究笔墨的意境。同样,不主张和不强调中国画笔墨的人,其本质上终究还是没有离开笔墨。一、笔墨的概念中国画的笔墨所依靠的最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就是毛笔和墨。而毛笔的起源又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②(仰韶文化是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的),据春秋庄子故事记载,那时的毛笔和墨纯粹是指工具和材料。直到谢赫的“古画品录”中的“骨法用笔”“动笔新奇”“笔迹超越”“笔迹利落”之说,才从工具材料使用和笔迹效果两方面中对毛笔提出了质量和品位上的要求。在这时候笔的含义就不再单纯地指工具了;然而墨的提出相对要比毛笔的发展要晚一些,它最先是融入在丹青之中的。(丹青原指色彩,后成为绘画的代名词。)直到唐代,墨才真正独立出来,并超越于丹青之上。因此历史告诉我们,笔墨最初只是工具材料的名称,后来才演变成了使用法则和使用技法,进而提拔成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最终成了画家的精神载体和情绪的表达。二、笔墨形式语言的表现特点笔墨问题关系到中国画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该认真去研究和讨论。笔墨是中国画创作的极为重要的范畴,是中国画创作的精髓。一般来说,笔墨分为两种。分别是规则的和不规则的,规则的笔墨给人以一种秀美、文静、明朗的视觉感受。如(图1.1)清代的画家石涛的作品《淮扬洁秋图》。他的作品饱含情感,用笔生动,笔墨雅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不规则的笔墨则给人以激烈、活泼、具有体现个性的美感。如(图1.2)元代的画家吴镇的作品《松泉图》。他的构图境界宽阔,笔墨泼辣,一气呵成,既抒发了画家奇崛豪放的强烈个性,又不会失去幽深宁静的气氛。关于笔墨的形式法则,首先要提到线的形式法则,因为线是笔墨形态中的主题,其形式法则表现得最为强烈。线的形式法则可以归纳为:转折顿挫、粗细长短、刚柔强弱、曲直方圆、轻重缓急、干湿浓淡等。对于这些法则的运用,使笔墨具备了极强的表现力。而且表现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宣泄,如笔走龙蛇、力能扛鼎、干烈秋风、润含春雨等等。它使得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格法体系,体现出了中国画的独特风貌。?????????????????????????图1.1 ?????图1.2三、笔墨的精神内涵(一)、笔墨在儒家思想和道禅思想上的体现传统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也在于笔墨,而其精神动力又在于文人学士对他从内心所产生的情怀。笔墨是画家情感、情绪的载体。他诞生在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华夏古国,其发生发展都蕴涵着东方神韵的印记,其精神内涵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精神。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始终将人道和天道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探索,并始终保持二者之间的联系,这与西方古代哲学从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将物质与精神明显区别开来的二元论的世界观不同。不论是远古时代的“阴阳交互”、“有无相生”、“五行说”还是儒家的由人及天、道家的由天及人,都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石涛强调“有我”,并非不要“师造化”。相反,他很注意师“造化”。他在《山川》章说:“山川使予山川而言之,山川脱于予,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③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客体是主体的依据,同时又受主体的影响;主体要以客体为基础,同时有要“化”山川为用。人与自然,既对立又同化。这是对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情景交融的艺术观的精辟阐释和进一步的发展。如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庄子.齐物论》)古代哲学在承认各种矛盾的前提下强调矛盾的相互转化,注重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循序渐进的秩序性,注重事物的自律性,所谓“两者取中、两极取和”,以中庸为度,并强调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如荀子曰“制天命而用之”。这种和谐的运动与动态的和谐观点,始终贯穿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中,构成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的中国古代哲学观念,是一种有着明显辨证性与朴素唯物倾向的、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静脉输液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Tecsun德生PL368使用说明书.pdf
- 港口城市发展的动态研究——兼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产业经济专业论文.docx VIP
- 第一单元起始课课件(34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册).pptx VIP
- 桥本氏甲状腺炎课件.ppt VIP
- 完整word封条样式.doc VIP
- 老年人体重管理.pptx VIP
- 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第1部分:变电站(换流站)[附编制说明],Q_GDW11812.1-201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