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减缓气候变化
培训教材
第一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
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
2
作者
减缓气候变化工作小组
朱松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环境中心副研究员/ 副主任 | 专家组长
朱苓,科威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能源环境部经理 | 专家组员
Ann Gardiner ,荷兰Ecofys 可再生能源公司,能源体系与市场部部长 | 国际专家
审评专家
潘家华, 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 主任
首页插图
GIZ / Fotolia
联系方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马爱民,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综合处处长
maam@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
柯刚,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国际合作部 处长
nptc@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
Till Kötter (柯德),中德气候变化项目项目经理
till.koetter@giz.de
纸张
本教材采用 FSC 认证纸张印制
使用条款
中德气候变化项目保留对第一版培训教材的所有权利。本教材只能作为2013 年试点培
训系列材料使用,不可以用于商业用途。
2
3
减缓气候变化-培训教材
3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前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对传统的发展方式带来
了严峻挑战,也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气候变化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直接关
系到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质量与政策执行力度,公众对于气候问题的认知水平将决定
国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成败。从我国气候管理的实际情况看,目前
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干部队伍专业水平还有待加强,决策和执行能力亟待提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借鉴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经验,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011 年底,中德双方联合启动了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合作项目。在项目管理团队及中外专
家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年多凝成此系列教材,包括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低
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温室气体排放的测量、报告与核查,碳交易五个模块。本套培训
教材的开发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既可为地方相关领域的干部全面开展应对气候变
化能力建设提供教材,也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者提供自学材料,在普及应对气候变化
专业知识,提升公众意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套教材的亮点之一是具有国际视野。德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定和能力建设
领域有诸多可为我借鉴之处,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组织专家赴德进行了实地考察,每个
模块的编写都有外方专家直接参与,且所有专家均是长年工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一线的专家
学者,教材中引用数据较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