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语言观与形而上学——兼与中国先秦语言观对比.pdf

古希腊语言观与形而上学——兼与中国先秦语言观对比.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 希 腊语 言观 与形 而 上 学 — — 兼与中国先秦语言观对比 富胜利 孙 力 (吉转大学 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语言对哲学思维起着潜在的规范、导向作用,语言观的不同反映了哲学思维的差异。古希腊哲 学通过对语言的研究以寻求宇宙的本质,试图在词与物的关系中发现真理的纽带。亚里士多德将语言的本 原归于人的主动的理性,并对陈述范畴进行语言语义分析,逐步从语言发展 出了形式逻辑,使西方语言走 上了注重主体中心理性的形而上学之路。现代性的推进使传统形而上学土崩瓦解,其原因在于传统形而上 学追求不变的确定性的终极本体的错误。后形而上学提 出存在是共生过程,意义是流动的不确定的,是不 断设之更的过程,与先奏语言观有某种嘲质惶。 关键词:语言观;形而上学;理性;象;共生过程 中匿兮港号 ·B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7一一0246 (2009)11—00,39—04 jl』语言为理性思维符号系统的特点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语言在蒙昧的神话思维意识形态下萌 发、酝酿,经过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了理性思维意识。语言作为一个恒久的存在被带到了历代先哲、 思想家强前,成为他们运用感性、理性思维思考与研究的对象,对语言的追问与思考就是对世界的认 , 人类对世界的原初认识就是对世界的语言化。人类历史上,语言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规定、引导着各民族的哲学思维。公元前6世纪,中国与古希腊几乎在相同的 历史时期摆脱了原始的神话思维方式,步入了理性思维发展阶段,但二者语言观的发展轨迹却呈现出 不同的形态,语言观的不同标志着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世界认识的差异。 米利都学派肇启了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序幕,该学派的哲学家们从 自然视角解释世界的 本源问题,通过对本体论的探讨引串出对语言问题的关注,焦点是对名称本质的理解,希望在词与物 的关系中发现真理的纽带。之后如泰勒斯认为万物之源为水,排除了当时流行的神造世界的臆想断 说;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源,以一定的规律燃烧 ,以一定的规律熄灭,这个规律就是 “逻 各斯”(1ogos);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小宇宙的概念,将天体、人体看做 由 “数”的和谐原则统辖的大 小宇宙;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 由原子构成,非存在和存在一样存在,这就是原子和虚空,德谟克 利特把虚空视为原子存在和运动的根本条件;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认为在词与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必 然的联系,词为物所决定,无物不有词。词可以说是物通过人而发出的自然表达,词语是 自然事物的 衍生物。由于巴门尼德学派语言观不符合人类 日常语言、与生活经验事实相谬而陷入矛盾。由词构成 的句子的逻各斯问题,即句子的真值问题的提出解决了这个矛盾,进而形成了这样的观点:句子只有 通过一定时空中的经验事实才能确定其真理性。 公元前3、4世纪两位哲学巨擘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出现,使古希腊哲学对语言的探索达到了 作者简介:富胜利,吉林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话语分析;孙力,吉林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语言学、话语分析。 社会科学战线 ·2009年第 11期 ·西方哲学 本体论的高度。关于诗本原理 (古希腊时期诗是各种文学体裁的统称,诗本原理可看做关于语言的 原理)柏拉图提出了 “迷狂说”,亚里士多德论证了 “模仿说”,此二说对语言、哲学的影响深远。 柏拉图说: “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 狂,就没有能力创造 ,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① 诗神何以凭附到诗人身上?诗人又何以进入迷狂 状态?是灵魂回忆起理式。柏拉图解释道 : “每个人的灵魂,我前 已说过 曾经观照过永恒的真实界, 否则它就不会凭附到人体上来。但是从尘世事物来引起对于上界事物的回忆,这却不是凡是灵魂都可 容易做到的,凡是对于上界事物只暂时约略窥见的那些灵魂不易做到这一点,凡是下地之后在下界不 幸习染尘世罪恶而忘记上界伟大景象的那些灵魂也不易做到这一点。剩下的只有少数人还能保持回忆 的本领。这些少数人每逢见到上界事物在下界的摹本,就惊喜不能自制,他们也不知所以然,因为没 有足够的审辩力。”② 柏拉 图的上界是 “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