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研 究方 法 · Devdonmaat&Market2o092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小虎 ,田庆昌,付鲲鹏 ,袁 磊
(1.东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鹤壁市人事局。河南 鹤壁 458030;3.鹤壁市国土资源局 ,河南 鹤壁 458030)
摘要: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既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又可为新一轮规划的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运用系统分析法、归纳演绎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研究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将其构建为目标层、
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包括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及资源指标。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9)01—0040—02
A es锄|entIndicatorsofEnvlronnumtal1,,,at ctinLand—use aI1ning
ZI-IANGXiao—hu1,TIANQmg—ch8Il,FUKun—perl,YUANLBi
(1.CollegeofResomv~ andEnvironment,No~heastA cI】l加瑚1University,Harbin150030,China;
2.PersonelBureauofHeNCiyt,Hebi458030,China;3.LandnadResourceBureauofHebiCiyt,Hebi458030,China)
Abs嘣 :Scientificland—usep1arIIlingenviromnentalimpactassessmentnidiactorssystembothmayenhancetheplanthescientificnattll~nad
tobepossibleot providehtecsientificbasisforrepairingthenewroundplanalrange8.Thisarticleutilizedhtesystem amly~cmehtodnadhteindue—
fiondeductivemehtod nadhteexpertconsultingmehtod ot establish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nidicaotrsforotiliTAtine overallplan,mi~alyits
constructioncontainsthreelevelsthatwa8target~ratum,criterionlevelandtargetlevel,nicludingsocial,enviromn netalnad sl叭肛cesnidicators.
Keywords:land—l1seplaIlIlil;environmentalmipactassessment;indiacotrs
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针对建设项 目,很少涉及区域开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CarsonR寂《 发,更没有政策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随着我国社会
静的春天》为代表的著作掀起了环境运动高潮。1964 经济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
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 断扩大,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1969年美国颁布了 《国家环境 成的环境影响日益突出,尤其是重大战略决策所造成
政策法(NEPA),首次在世界上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 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
制度,其主要是针对建设项 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题。目前,将环境影响评价引入到土地利用规划中在
(ELA)。此后环境影响评价在全球迅速普及和发展,成 我国尚属探索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评价体系、
为各国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 评价方法及空间体系等方面。因此,本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虚拟情景”须有史学的证据意识.pdf
- 《庄子》“言意之辩”的本体论视阈和诠释学维度及其意义.pdf
- 2007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刍议.pdf
- ArcGIS技术在县域退耕还林决策分析中的运用——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pdf
- BIOLAK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pdf
- WSN中基于Stateless Weight的移动代理路由设计.pdf
- 帮助学生抵达“历史现场”的路径——以释“马克思为什么要创立马克思主义”之疑为例.pdf
- 北魏南伐江淮流域的环境与疫病问题初探——以公元450至451年太武帝南伐为例.pdf
- 辩证法理论的形态跃迁:从康德到马克思——一种基于关系逻辑视角的哲学史考察.pdf
- 不同处理方法对几种牧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