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目六 推销技巧与方法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项目导入】 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推销也就是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使其接受或购买。 就广义而言,推销是一种说服、暗示,也是一种沟通、要求,因此,人人时时刻刻都在推销。 弄清事情的原委后,毛泽东经过认真反思,不但减少了当年公粮征收任务,而且由此意识到,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必须自己动手,生产自救。这次意外的“雷击”事件,使他从党群关系和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到进行生产自救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个重要诱因。 后来,毛泽东在七大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还专门谈到“雷击”事件的教训:“1941年边区要老百姓出20万担公粮,还要运输公盐,负担很重,他们哇哇地叫。那年边区政府开会时打雷,垮塌一声把李县长打死了,有人就说,哎呀,雷公为什么没有把毛泽东打死呢?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征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那时确实征公粮太多。要不要反省一下研究研究政策呢?要!从1921年共产党产生,到1942年陕甘宁边区开高干会,我们还没有学会搞经济工作。没有学会,要学一下吧!不然雷公要打死人。”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也谈及“雷击”事 件:“对群众的议论,毛泽东同志是非常注意的。同志们总记得,在延安的时候,生产运动是怎么搞起来的。为什么提倡生产运动呢?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征粮征多了,群众有怨言。我们好多共产党员听了心里非常不舒服。毛泽东同志看法不同,他说,讲得有道理,群众的呼声嘛!……他善于从群众这样的议论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 * * 一家营销公司高薪召聘销售主管,应聘者是络绎不绝,相马不如赛马,招聘者出了这样一道题,将木梳卖给和尚。和尚是光头,不用梳子的,如何将梳子卖给他们呢。很多应聘者觉得这很让人迷惑不解,甚者很荒唐,纷纷拂袖而去,只有三人留下来了,招聘者说给他们十天时间,谁卖出的梳子多谁就获胜。 十天过去了,三人回来了,一人说他卖出了1把梳子:他走遍了很多地方,游说和尚买梳子,可谓历尽艰险,甚至遭到和尚的责骂,终于有一天,一个小和尚在晒太阳,头很痒拼命的挠痒痒,这时他过去对和尚说,买把梳子可以挠痒痒,小和尚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买了下来。 第二个人十天卖了10把梳子,他到一家庙里,对主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主的不恭,建议在佛堂上放一把梳子,以便善男信女们朝拜时梳头之用。主持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刚好附近有十座庙宇,就买了10把梳子。 第三个人卖了1000把,他说他是到了一家颇具盛名的深山宝刹,那里香火很旺盛,她就找到了主持,对主持说,这里的香客,多有一颗虔诚的心,贵寺应给他们留一个纪念,保佑他们平安,鼓励他们出去多做善事,主持的书法很是了得,可以在梳子上刻上“积善梳”当作赠品,主持一听大喜,买下了1000把,香客也十分高兴,一传十,十传百,香火也越来越旺。 从这三个应聘者可以看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做事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第三个人,在推销的时候,除了在说服对方的时候,还替对方想到了你除了推销我的东西我还可以帮助你推销你自己。说出了最有利于对方的话。在推销的过程当中,除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更重要的事还要为对方着想,要找出有利于对方的因素甚至比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更重要,因为你自己盘算的再好,利润再高,对方不买你的帐也是白搭。三个和尚,三种处理事情的不同层次和等级,表现得如此之分明。 一、推销的含义及其原则 1.推销的含义 2.推销的原则 (1)需求第一 (2)共赢原则 (3)诚信为本 (4)据理说服 案例6-1 诚实无价 在深圳的职场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位求职者到一家公司去应聘,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他很快便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面试的最后一关,由公司的总裁亲自主持。当这位求职者刚一跨进总裁的办公室,总裁便惊喜地站起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世界真是太小了,真没想到会在这儿碰上你,上次在东湖游玩时,我的女儿不慎掉进湖中,多亏你奋不顾身地跳下水去将她救起。我当时由于忙,忘记询问你的名字了。你快说,你叫什么?”这位求职者被弄糊涂了,但他很快便想到可能是总裁认错人了。于是,他平静地说:“总裁先生,我从来没有在东湖救过人,你一定是认错人了。”但无论这位求职者如何解释,总裁依然一口咬定自己不会记错。求职者呢,也犯起了倔强,就是不肯承认自己曾经救过总裁的女儿。过了好一会儿,总裁才微笑着拍了一下这位求职者的肩膀,说:“你的面试通过了,明天就可以到公司来上班,你现在就到人事部去报到吧!” 原来,这是总裁刻意导演的一场心理测试:他口头制造了一起“救人”事件,其目的是要考查一下求职者是否诚实。在这位求职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