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O卷第 6期 ’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Vo1.10.NO.6
2008年 12月 JournalofHuangshanUniversity Dec.20o8
浅析传统山水画的隐逸思想
周康正
(黄山学院 艺术系,安徽 黄山245041)
摘 要 :山水画的发展是同隐逸人格精神 的发展相始终的,它是隐逸文化的特殊产物。隐逸思想始终贯穿于山水画中,对山
水画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
关键词 :山水画:隐逸思想;隐逸文化
中图分类号:jo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447X(2008)06~0137—02
中国的山水画肇始于魏晋 ,成熟于隋唐 ,兴盛于五代两 陶渊明诗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l 超然物外的生
宋 ,之后一直是 中国画坛 的主流 ,它与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 活使 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 ,人们开始重视审视人生 的意义和
文化观念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审美价 人自身的价值,开始思考人为何而活着,又该怎样活着。对 自
值中自始至终都有一个让它难 以割舍或无法摆脱的文化情 然与自我的观照使文人士大夫发掘和体悟到了自然山水之
结——隐逸思想。 美和人的精神气度之美,亲近、体悟及欣赏客体 自然和主体
中国人的隐逸思想由来已久 ,孔子云:“用之则行,舍之 自然的同时,人们把山水 田园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和情感寄
则藏”。一个 藏“”蕴含了有趣而又深远的意义。《楚辞渔父》篇 托的载体。文人的隐逸思想投射到诗歌上 ,选择了山水 田园
的渔父唱道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 诗,建筑上选择了园林艺术,而绘画上自然选择了山水画。由
以濯吾足。”中国的文人一直都抱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此可见 ,山水画从它的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隐逸的烙印。
下”的远大理想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之中常 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士大夫一直参与其中,并
常会因国破家亡、报国无门而烟消云散,付诸东流。于是在他 在画坛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把 自己的个人得失荣辱都通过
们的精神之中便产生了避世出尘的隐逸思想。庄子歌日:“无 山水画这种艺术形式传达出来。士大夫虽身居庙堂,却心系
何有之 乡,广漠之野”。Ⅲ 左思诗云 :“振衣干仞冈。濯足万里 江湖 、林泉之思,一 日未减 ,而愈演愈烈 ,山水 田园成了他们
流”。=1-1304寂静幽深 的山林和朴素天然的田园成了文人士大夫 疲惫身心栖息的理想场所。儒家说 “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
理想的栖隐场所和精神返乡的欢乐家园。 其身”,在不能兼济天下之时,往往隐居山林,寄情山水 ,他们
文人士大夫一旦在仕途 中遇到挫折 ,或 国破家亡 .便逃 的山水画作品具有无限的隐逸之情 .他们通过 自己的画笔把
避现实,写诗作画寄托精神表达哀思.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与 自己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描绘出来。使 自己疲惫的身心得 以休
残酷 的现实之间形成 了强烈的对比.使得这些文人士大夫的 憩。山水画成为他们完善和张扬主体人格精神的重要途径。
内心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于是乎 ,面向自然,遁入山林,寄 唐代大诗人、南宗山水画鼻祖王维在政治上失意之后 ,隐居
情山水便成为失意文人的最佳选择.他们把隐逸作为 自己 罔川,参禅论道 ,写诗作画,抒发哀思,排忧忘我,逍遥 自在。
“清高”有 “骨气”的象征之举。而山水画便成了他们直抒胸 诗有 :“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臆,表达情感,体现 自身隐逸思想的最佳载体之一。 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空灵透彻 ,意境之美,难 以表述。
魏晋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