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汉大赋教学处理的构想、设计与实践.pdfVIP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汉大赋教学处理的构想、设计与实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anxiaHigherEducationResearches三峡高教研究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 — 汉大赋教学处理的构想、设计与实践 康怀远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就汉大赋而言。点拔知识要点、抓住主要 问题、引导学术思考的构想和设计,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江山代有才人 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汉大赋主导汉代文坛长达200多年,这样的文学奇迹实在需要执教者启发学生深入 思考,并需要从理论的高度予 以回答 。 关键词 :汉大赋 ;构想;设计 ;时间;认识 ;赏析 ;学术 所谓 “处理”。就是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的鲜活生命力量。其它如司马相如的 长《门赋》、司马迁 下,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包括教改思路、教材深浅度把 的 《悲士不遇赋》、扬雄的 《逐贫赋》等,也都继承了屈原 握、作品导读、学术引路和作业布置等。讲授汉大赋 (教 的创作精神,在开启东汉抒情赋的创作上功不可没。 材篇幅长,作家作品多。200年间保留下来的成功作品不 散体大赋 :长篇巨制 .结构宏大 ,一般采用主客 问答 下 l100篇),耗时费力 ,以往安排一般都在 8个学时以 的形式,韵散间杂,散为主体,铺张扬厉,善用排 比,文辞 上。我把它控制在 3个学时以内,既遇到压缩课时的困 瑰丽,内容以描写宫苑、游猎、山川、京都、宫殿等壮美事 惑,又面对教学改革的挑战,更承担提高质量的风险。通 物为主 ,以宣杨大汉帝 国的声威和实力为主题 ,极尽夸 过 3个学时的讲授,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学生反映 良好 。 张之能事,歌功颂德。篇末 “曲终奏雅”,表示讽谏 。枚乘 实践证明,点拨知识要点、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术 思考 的 《七发》标志着散体大赋的成熟,东汉班固 《两都赋》和 的构想和设计 ,切实可行 ,便于操作。笔者不揣谫陋,将 张衡(--京赋》是散体大赋再度辉煌的亮点。其间司马相 整个 “教学处理”的全过程简述如下 ,以与同仁共勉 。 如的 《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 《羽猎赋》《长杨赋》等则 一 、 汉大赋知识要点 是散体大赋最为兴盛的优秀之作。 辞赋 枚乘 《七发》,“说七事(天下至悲之歌、至美之肴、至 土 骏之马、至乐之游、至壮之猎 、至观之涛、至妙之言)以起 汉初骚体赋一散体大赋一 东汉抒情小赋 发(楚)太子 ”,旨在说明腐化堕落 的生活是致病 的根本 上 原因,借 以规劝膏粱子弟不要沉溺于无度的享乐之中, 骚体赋 :形式上用楚辞体句式。吊古叹今 。内容则侧 否则将病人膏肓,不可救药 。刘勰评 日:“枚乘搞艳 ,首创 重书写情怀 ,不遇之感 的牢骚充满字里行间,以贾谊 《吊 七发 ,腴词云构,夸丽风骇。” 屈原赋》《鹏鸟赋》为代表。对作者而言,《吊屈原赋》是悼 司马相如雄踞西汉文坛 ,横跨武帝、宣帝之世 ,承前 念屈原也是感伤 自己,同病相怜 的共鸣见于言外 ;鹏《鸟 启后 .对确立汉大赋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地位具有典范意 赋》借人鸟对话表达作者对人生无常的忧惧和乐天知命 义。 《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上林赋》 的旷达。两赋铺排散化 ,比喻新颖 。体现了新体赋形成时 作于武帝召见司马相如时,前后相距 10年之久 。两赋 内 作者简介:康怀远(1946一),男,陕西岐山人,中国李 白研究学会理事,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教授。 此文为重庆三峡学院第四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