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 5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M ay,2012
第 44卷第 3期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44No.3
云南少数 民族与照叶树林——地域、民族、文化
金少萍
(云南大学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 照叶树林文化论是 日本学术界 19世纪 60年代以来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旨在探讨 日
本民族文化的起源。云南位于照叶树林带的中心地域 ,云南少数民族与照叶树林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
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地域、民族、文化三个层面。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照叶树林;地域;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K921/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12)O3一OO79一o9
照叶树林文化论是中尾佐助、上山春平、佐佐 一 、 云南少数民族与照叶树林的地域分布
木高明等 日本学者在多年 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于 (一)照叶树林带的地理、植物分布
19世纪6O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这一学说 照叶树林地带其地理范围包括:喜马拉雅山
是在植物生态学、农作物学和民族学等跨学科研 脉南麓、阿萨姆、东南亚北部山地、云南高原、长江
究成果基础上建构的,旨在探讨 日本 民族文化的 南侧(江南一带)的山地和 日本的西部。这一地带
起源。这一学说认为,喜马拉雅 山脉南麓海拔 的植物分布主要以常绿柞树为主,包括了柯树、楠
1500至2500米一带分布着与 日本非常相似的以 树、山茶树等常绿乔木,由于树叶的表面会像山茶
常绿柞树为主的森林。这种森林分布于喜马拉雅 树叶那样闪光,所以形象地被称之为 “照叶树林”。
山脉南麓、阿萨姆、东南亚北部山地、云南高原、长 “照叶树林”这一称谓既是东亚温带森林植被主要
江南侧(江南一带)的山地和 日本的西部,覆盖了 特征的概括,也成为新视角的 日本文化起源学说
整个东亚的温暖带。构成这一森林的树种 以柞 的重要名称 。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植物分布成为
树、柯树、楠树、山茶树为主,全是常绿乔木,树叶 构筑 日本文化起源理论学说的重要的地域生态背
的表面会像山茶树叶那样闪光,所以称之为 “照叶 景,电成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照叶树林文化相
树林”。在照叶树林带居住着许多民族,他们的文 似性的共同生态文化背景。
化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共同文化要素。E1]Ep.”]并且 (二)云南山地是照叶树林带的中心地域
在提出这一学说的早期就特别指出:中国云南的 照叶树林文化论这一学说从地理上划定了照
山地是照叶树林文化的中心地带。L]。] 叶树林文化的中心地域——东亚半月弧。东亚半
由此可见,所谓照叶树林的分布既是地理的 月弧的具体分布:以云南的山地为中心,西至阿萨
概念,同时也是文化的概念、民族的概念,照叶树 姆,东至湖南省呈半月形的地带。口][5]云南省的
林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将整个东亚温 面积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高原 占总面积的
带的地域和民族连为一体。分布在照叶树林地带 94 ,盆地和河谷仅 占总面积的 6 。而云南少
的民族构筑了独特的照叶树林共同文化要素。尤 数民族的居住地域依据地形可划分为平地、河谷、
其是居住于照叶树林 中心地带的云南少数民族与 山地三种类型,总体上呈现出立体分布,交错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