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卷第 1期 新 余 高 专 学 报 Vo1.14,NO.1
2009年 2月 JOURNAL OF XINYU COLLEGE Feb.20o9
试论 《国语》的预言
● 陈鹏程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00384)
摘 要:预言是 《国语》“语”体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表征 了西周和春秋 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其形态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诬梦谣谶和贤达贵族的预见。诬梦谣谶有歌谣预言、祥瑞 灾异预言、梦 占预言、相术预言和 l、筮
预言;贤达贵族预见是 《国语》预言的主体部分 ,它有时实际上是一种参政和议政形式,有时发挥着政治评价功能,有时
它为宗族和家室的生存与重大抉择提供依据。《国语》的预言鲜明地体现 了天道和人事相统一的宇宙观和对道德伦理
的强调 。
关键词:《国语》;预言;春秋社会 ;贤达贵族;语体
中图分类号 :K22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9)01—0015—04
作为有 目的、自觉的历史实践活动的主体,力图把握社会 “从字面上讲 ,古代童谣指的是通过儿童之 口传播的歌谣 ,实
的发展趋向,在一定程度上掌控 自身的命运是人类 的一种永 则指有关军国大事 、重要人物未来结局的预言式诗歌,特别是
恒追求。与人类的这种文化心理相适应 ,预言成为存在于一 政治动荡剧烈时代,尤其是童谣的活跃时期。”… 《国语》中春
切民族的永恒的文化现象。就一个民族而言 ,预言在任何历 秋时人阐述 自己看法时引童谣以示神已预告天机。一则载于
史时期都存在着,只不过随着实践能力的提高,预言的理性因 《郑语》。史伯在回答郑桓公 “周其弊乎”的疑问时,肯定地
素 日趋增强,而神秘因素 日益淡化。春秋社会时的预言就呈 说 :“殆于必弊者也”,并指出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且宣王之
现理性因素和神秘因素杂糅而理性因素居于优势的状态。神 时有童谣 日:檗‘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
秘因素主导的预言主要表现为诬梦谣谶 ;理性因素主导的预 鬻是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
言主要表现为贵族精英对社会政治趋势和人物命运的准确预 之。此人也,收以奔褒。天之命此久矣,其又何可为乎?”在周
测。这两种形态的预 言都存在于 《国语》之中。预言是 《国 人看来 ,宣王童谣预示了周将亡于为弧服者之手,而后来的事
语》“语”体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它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西 实也印证了这个预言:正是为弧服者救下了被遗弃的婴儿蓑
周和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据笔者粗略统计 ,《国语》中 姒 ,袭姒以色取媚幽王,致周灭亡。另一则载于 《晋语二》。
和预言相关之语有四十余篇 ,可谓蔚为大观,但迄今尚未引起 晋献公 b问攻虢时机,卜偃依据 “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
学界同人的注意。故此,笔者不揣谫陋,拟对 《国语》预言作 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焯焯。火中成军 ,虢公其奔”的
专文探讨 ,以就正于方家。 童谣推断出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由此可见,在先秦,童谣往
一 、 诬梦谣谶:《国语》预言的低级形态 往被王朝和诸侯国的 卜史作为推知天道、预测人事的重要凭
世界各民族文明之初,由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 借 ,而且往往和国家大事尤其是社会变故有关。在这里,童谣
能力微弱,就把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强烈渴望放在虚幻 成为了一种政治预言。不惟童谣如此,其它歌谣也往往具有
的神灵身上,这样就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具有普遍意义的 预言的文化功能。 《晋语三》中载:“惠公即位,出共世子而改
建构在虚幻心理想象基础上的预 b文化。就华夏 民族而言, 葬之,臭达于外。”改葬共世子,本来初衷是好的,但是却引来
其预 卜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极为丰富多彩的,有童谣 、相术、梦 了反对 ,国人诵之 日:“贞之无报也,孰是人斯,而有斯臭也?
占、杂 占、灾祥等。在华夏民族由原始时代迈进文明时代后, 贞为不听,信为不诚。国斯无刑,偷居幸生。不更厥贞,大命
这些预 卜文化事项并没有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中,而是潜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