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绘画与宋代田园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绘画与宋代田园诗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刘 蔚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①文化中两大 重要的艺术门类——诗与画,都在宋代蔚为大观。诗与画一向被认为是姊 妹艺术,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彼此渗透,两宋时期,它们更是产生了密切 联系。 宋代画家善于从诗歌作品中获得灵感,汲取养料。据南宋邓椿《画 继》、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名人画图语录》等记载,北宋末画院考试诸工, 多以古人诗句为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乱山藏古寺”等等,以 考察画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并促使其创作的画面更富有诗意;北宋画家郭 熙则往往借助诗歌开启画思,其子郭思曾记录下十余首诗,自云皆是“先子 尝所诵道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并思亦旁搜广引,先子谓为 可用者”②;画家甚至学习诗人的艺术构思来作画,《宣和画谱》卷七“李公 麟”条记日:“(李公麟)盖深得杜甫诗体制,而移于画。如甫作《缚鸡行》, 不在鸡虫得失,乃在于‘注目寒江倚山阁’之时;李公麟画《陶潜归去来兮 图》,不在于田园松菊,乃在于临清流处。” 宋代诗人更是深受绘画的影响。有宋一代,诗人们对绘画流露出了前 所未有的浓厚兴趣。南宋邓椿曾云:“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 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亦寡矣。”③宋代出现过许多工于绘画的诗人,仅 邓椿《画继》卷三“轩冕才贤”类,就提到了十七位著名的文人画家。比如苏 轼,“画得寒林,已入神品”;李公麟“以文学有名于时”,其《陶渊明归去来 图》、《山庄图》、《卜居图》,不仅“一时名贤,俱留纪咏”,也是后人常摹之 ①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5页。 ②郭熙:《林泉高致·画意》,《四库全书》本。 ③邓椿:《画继》卷九,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113页。 ·84· 本;晁补之爱画幽逸山水,陈无己独爱其迹,称赞其为“前身阮始平,今代王 摩诘”;晁说之亦善画,其兄补之曾作《题四弟横轴画》,激赏其精湛画技与 高逸人品。此外,米芾、刘泾、苏过、宋子房、程堂、范正夫、颜博文、朱敦儒、 廉布、李石等,亦均是能诗善画之士。 宋代有的诗人虽然不擅长绘画,却精于品评。如张舜民,“生平嗜画, 题评精确。虽南迁羁旅中,每所经从,必搜访题识”①;苏门弟子李鹿撰有 《德隅斋画品》一卷,所录名画凡二十二家,各为叙述品题,辞致皆雅;黄庭 坚、苏辙也写有许多有关绘画的题跋,其中不乏深邃独到的见解,反映了他 们高超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深厚的理论功力。此外,藏画、观画、与画家交游 也是宋代诗人喜好之事。如陆游《庵中晨起书触目》诗后自注日:“唐希雅 画鹊、易元吉画猿、廉宣仲老牛、王仲信水石,皆庵中所挂小轴。”②邓椿《画 继》卷八“铭心绝品”记录了亲见的文人士大夫家的收藏品,凡三十五家,所 藏韩斡、李伯时、黄筌、范宽、郭熙等著名画家的精品达一百五十多幅。邓椿 还一再强调:“右前所载图轴,皆千之百、百之十、十之一中之所择也。若尽 载平日所见,必成两牛腰矣。”③可见文人士大夫收藏风气之盛。聚观佳图、 题诗作赋更是诗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宋孙绍远《声画集》 中专设“题画观画”一门,从各家诗题如刘叔赣《和江邻几梅圣俞蔡学士观 宋家书画》、徐师川《春日登眺宝盛诸寺且观名画云》、王荆公《纯甫出僧惠 崇画要予作诗》等等,就可以想象他们赏画赋诗的风雅情状。诗人与画家 的交游甚密,苏轼兄弟和李公麟的友谊可称典范。 宋代诗人与绘画的密切联系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他 们普遍具有“诗画一律”的自觉意识。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指出:“诗与 画既同属于艺术的范畴,则在基本精神上,必有其相通之处。”④一般说来, 诗与画都是用来言情状物的,只不过画是以线条、色彩为媒介,诗是以文字、 韵律为载体。北宋时期,苏轼就总结出了这一美学原则,他反复申述“诗画 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二),“由来画师非 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并得到了当时一 批人的响应。张舜民《画墁录》卷一《跋百之诗画》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 形诗。”孔武仲《宗伯集》卷一《东坡居士画怪石赋》云:“文者无形之画,画 邓椿:《画继》卷三,第23页。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452页。 邓椿:《画继》卷八,第111页。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