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史鉴观念的几点思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露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 关于《春秋》史鉴观念的几点思考 中国孔子研究院+陈金海 在中目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惯有向过去取鉴的 其以鲁十二公为主要线索的编年记事形式,已经具 传统,即认为历史可以给现实提供借鉴。据现有文 备了史的雏形。而历代学者对其“微言大义”的推 献资料,这种传统在先秦时期稍早的《尚书·局书》 崇,我们也应当历史的看待(详下文),故笔者赞同 中就已备雏形,“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 《春秋》“亦史亦经”的观点,这也是本文展开论述的 有殷”①,当时周人面对殷周递嬗的现实,表现出了 逻辑起点。 浓厚的“殷鉴”意识。春秋时期,周王室变乱与诸侯 由于《春秋》记事简约,并主要以附传(主要是 争锋的局面,进一步刺激了时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 《左》、《公》和《觳》三传)的形式流行于世,按一般 历史的认识。《春秋》鹊出现;便反映了这种思考和 史书的标准,它是一部再普通不过的‘!纲目式”典 认识0对此,孟子论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 籍,宋人王安石更讥其为“断烂朝报”。然而,正是 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 这部一万多字的记录,却容纨了约二百多年的历史, 秋》。”②司马迁也说:“芏道缺’,礼乐衰,孑【IJ子修旧起 并以其“拨乱反正”之功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 废,论诗书,作《春秋》。”③可见,这部相传与孔子有 响。《孟子·滕文公下》记日:“昔者禹抑洪水而天 关的《春秋》,不仅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变化,而 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 且“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④,寓作 而乱臣贼子惧。”⑥《史记》亦载:“有:国者不可以不 者强烈的撰述目的于叙史之中,表明了作者一种独 知《春秋》”,又云:,为人君父而不通于《i春秋》之义 特的史鉴观念。本文试就此观念作一些讨论,并略 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 附管识,质诸高明。 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⑦。《春秋》为何如此 倍受后人推重,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春秋》这种影响,古今许多学者已作过一 我们探讨《春秋》的史鉴观念,首先遇到的是 些有益的研究。从内容来看,大多学者参诸解经之 《春秋》性质的问题,即《春秋》是经抑或史。对此一 传i将其归于“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并贴以道 问题,学界久有争议j⑤据今传《春秋》,我们以为, 德褒贬的名分标签,认为《春秋》是善恶评判的大经 ①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版,第213页。监通鉴,《说文》日‘:“鉴,大盆 也,一日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徐灏日::‘鉴,古祗作坚,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 谓之鉴,声转为镜0”后人常取“鉴诫”之意,并引申为“以史为鉴”。相关内容可参见刘家和先生的《关于“以 史为鉴”的对话》、晁福林先生的《改铸历史:先秦时期“以史为鉴”观念的形成》、孙家洲先生的《从历史轨迹 看“以史为鉴”的得失》等文。 ②孙爽:《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第2714页。对孔子与《春秋》的关系,目前学界仍有争议。本文 采孔子修订说。 ③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