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文士与兵学关系述略
华南师范大学 戴伟华
引 论
唐代文士重兵学不如宋代普遍,但有其特点。
第一,唐人喜爱兵法者,将经学的《春秋左氏传》视为兵书。①《春秋左
氏传》是唐代科举教育和考试的重要内容,但因其篇幅过大,渐为士子所放
弃,所谓“人之常情,趋少就易,三传无复学者”。但还有一些并非为科举考
试而有兴趣读《左传》的。其一,学者为了研究读《左传》,如刘知残读《左
传》“寻绎不倦,览讽忘疲”。又如中唐的啖助、陆淳和赵匡,以及受其影响
的文士。其二,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唐代出现了一批有别于经学、史学和文
学的新读者,即一些武人喜欢读《左传》,例如哥舒翰、浑城、高霞寓、高固、
张仲武、田弘正等;另有一类是志存高远、深于谋略者,例如裴炎、苏安恒、李
德裕、刘黄等。他们在《春秋左氏传》中学习军事和谋略。更有人将《左氏
春秋》、《孙子兵法》或《孙吴兵法》合观,却有其妙处:《孙子兵法》只是在理
论上阐述用兵之法,而《左传》有大量战例,理论和战例结合起来,相辅相
成,就更易于理解和操作,以便指导实战。将《左传》和兵法两者关系说得
明白的还是苏轼,其《管仲论》云:“昔者尝读《左氏春秋》,以为丘明最好兵
法,盖三代之制至于列国,犹有存者。”②其实唐诗中已有这样的表述,张说
《奉和圣制送王睃巡边应制》云:“礼乐知谋帅,春秋识用兵。”③杜甫《八哀
诗·赠司空王公思礼》云:“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④诗中将兵家和《春
秋》(即《春秋左氏传》)并举,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只是没有得到人们的关
注而已。如上所述,《春秋左氏传》记事最突出的是描写战争,《左传》一书
记录了大小数百次战争,如城濮之战、崤之战、郧之战、搴之战、鄢陵之战等。
参见拙作:《唐代(春秋左传)学别论》,台湾“隋唐五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2005年。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六,《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八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同上,卷二二二。
·161·
《左传》除直接写战争过程外,着笔较多的还有对战争缘起及战后结果的叙
述和分析,这正是兵书所需要揭示的内容。早期注《孙子兵法》的曹操,偶
有一例是引《左传》的,《军争篇》云:“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
治气者也……”曹操注云:“《左氏》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见《左
传·庄公十年》,即名篇《曹刿论战》。但从现存《孙子兵法》注看,有意于用
《左传》释兵法的是杜牧,他将《左传》和兵法的密切关系显示出来。
第二,在理论上还原文、武同源的观点。这是晚唐人杜牧对兵学的杰出
贡献。杜牧《注孙子序》:“冉有日:‘即学之于孑L子也。孔子者,大圣兼该,
文武并用,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复不知自何代何人分为二道,日文日
武,离而俱行。因使缙绅之士,不敢言兵,或耻言之,苟有言者,世以为粗暴
异人,人不比数。呜呼!亡失根本,斯最为甚。”①故裴延翰《樊川文集序》
云:“尚古两柄,本出儒术,不专任武力者,则注《孙子》而为其序。”②如果对
唐代注《孙子兵法》的学者作一简单梳理,也会印证杜牧的描述。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孙子”:“此书注本极夥,《隋书·经籍志》所
载,自曹操外,有王凌、张子尚、贾诩、孟氏、沈友诸家。《唐志》益以李筌、杜
牧、陈嗥、贾林、孙镐诸家。马端临《经籍考》又有纪燮、梅尧臣、王皙、何氏
诸家。欧阳修谓兵以不穷为奇,宜其说者之多,其言最为有理。”③故唐代注
《孙子兵法》除杜牧外,其余学者大致名位不彰。李筌事迹稍有可采,陈嗥、
贾林、孙镐生平不详。这也应了杜牧之言,谈兵法注兵法者大多态度暖昧,
怕担上“粗暴异人”之恶名。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有一现象值得注意,凡为
社会不重视或鄙视的事,作者或名位不显,或隐其名,或嫁名于他人。
李筌,正史无传,生平事迹不载。《太平广记》卷一四引《神仙感遇传》
云:“李筌号达观子,居少室山,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
口岩,得《黄帝阴符经》……于是坐于石上,与筌说阴符之义日:‘此符凡三
百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术,一百言演法,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
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皆内出心机,外合人事……筌有将略,作《太
白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