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逃到網中:網路認同形成的心理機制研究
翟本瑞(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我說臭蟲啊~~那你又為什麼上網呢?」夏天反問。
螢幕突然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吐出兩個字:「逃避。」
「逃避什麼?」換夏天追問。
「就是逃咩。逃避你的作業,你的老闆,你的工作,你的愛人,一切可以把你綁得死死的現實世界。」
對大多數網友而言,現實生活中的壓力、沈悶、苦惱,都可以藉上網而得到舒解與排遣,許多人也就樂得逃到網中,避開現實世界中的責任與痛苦。《netting雜誌》調查台灣民眾使用網路的情形與頻率,列舉出十項網路上最普遍的行為分別為收發電子郵件(81.3%)、下載資料軟體遊戲(69.7%)、閱讀電子報、線上收聽及收視影音資料、上BBS站、在網路上聊天、在網路上留言、上網玩遊戲、利用ICQ等線上及時傳呼軟體與他人連絡、網路購物。依NetVaule 2001年5月的資料顯示,網友常去的網站分別為休閒(68.2%)、通信(67.9%)、經濟類(63.4%)、媒體(50.7%)、成人(41.3%)、藝術文化(39.6%)等類型;而知識類型的網站只佔9.6%,可見台灣網友把大部份時間花在休閒、聊天和購物上,為了增長知識的目的而上網的比例相當低。這種情況當然不是台灣網友的專利,不同社會網民的上網行為情況也多大同小異,甚至,在網路發展初期,瀏覽色情網站一直佔據線上活動相當大的比例,對網路普及化發展,還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當然,除了瀏覽網頁之外,線上活動還有許多其他類型,不同社會依著硬體設備、政府態度、文化特性等因素,各自表顯出不同的網路次文化類型來。NetValue對所有中國、香港、南韓、新加坡及台灣用戶在2001年3月份的網路行為類別加以分析,得出下列數據:
表一:亞洲網友喜好不同通訊協定活動比例
中 國 香 港 南 韓 新加坡 台 灣 瀏覽網站 55% 41% 43% 40% 43% 即時訊息 11% 32% 11% 22% 11% 電子郵件 22% 9% 3% 19% 28% 檔案傳送 6% 6% 6% 3% 7% 線上影音 2% 4% 18% 6% 3% 新 聞 1% 4% 0% 1% 1% 聊 天 室 1% 1% 2% 8% 1% 線上遊戲 2% 2% 17% 1% 6%
資料顯示,中國大陸網民最喜歡瀏覽網站、香港網民最喜歡即時訊息、南韓網民偏好線上影音及線上遊戲、新加坡網民喜好聊天室、台灣網民則特別喜愛電子郵件寄送,這些差異當然有著社會學上的意義,值得進一步分析。網路使用可以滿足網友在休閒娛樂、社交、知識、購物以及工作等活動上的需求,其中,又以休閒娛樂,以及社交的需求最為明顯。
聊天、逛街、收聽音樂、看電視、打電動玩具等非生產性活動,佔據一般民眾日常生活相當大的比率;電腦是個複合媒體,加上網際網路的發展,遂將不同的媒體,整合在同一架構之中,網友足不出戶,就可以參與各種不同的線上活動。似乎,人們在線上,複製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將所有日常生活經驗都搬到網路世界中來。於是,網友線上活動時間逐漸增長,真實世界中的活動漸漸減少,線上活動逐漸成為網友日常生活的重心。
網際網路具有匿名性、便利性、互動性、逃避性等特徵,使得人們很容易流連忘返,造成對真實世界各項生活的排擠。例如,以資訊取得而言,台灣網友愈來愈依賴網路,網路使用從2000年的32%到了2001年時增加為36%,當然會排擠電視(-5%)、報紙和書籍(-15%)及廣播(-16%)的使用。便利性和互動性,讓網際網路這複合媒體逐漸取代較為單調及不便利的媒介,成為人們工作上及生活上的利器;依據德州大學所進行的研究報告,2000年上半年的網路經濟已經佔全美總經濟體的1/5,共僱用超過300萬名員工,是房地產業的兩倍,比保險業還多出6萬人,可見網路未來終將成為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構成面。
網路溝通上的匿名特性,讓人們很容易地從現實生活中逃脫出來,成為方便的避風港。然而,在逃離現實之際,不知不覺就習慣性地固著於某些行為模式,甚至發展出強迫行為或是不當的網路使用。匿名性,讓人們不受社會規範的約束,能夠較自在地與他人溝通,不論是否贏得他人的接受,對網友而言,付出的代價與所能得到的效果都要比真實世界來得更直接。網際網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然而,當人們逐漸依賴網路來工作、休閒娛樂與社交之後,網路本身也會影響到人們的行為模式,它不再只是中性的工具或媒介,也逐漸轉變為構成真實生活的基本要項,人們開始依賴網路而生,有時,過度使用網路甚至達到上癮程度。
自從Kimberley Young於1996年首度有系統地研究網路上癮現象,社會大眾才開始意識到過度使用網路所可能造成的負面性影響。學界既有對酒精、毒品上癮的研究指出,約有1/10的使用者會產生上癮的現象;然而,諸如酒精、香煙、毒品等物品,已經被社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