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疑问词前移的语用限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载《语言科学》2003(6):3-11 汉语疑问词前移的语用限制 -----从“疑问焦点”谈起----- 南昌大学 陆丙甫 徐阳春 提要: 本文通过对徐烈炯、刘丹青(1998: 97-101) 提出的疑问性话题的分析,指出导致疑问词前移的主要因素是高度的可别性 (identifiability),而不是话题性,因此疑问话题是“话题”这一范畴中的边缘成员。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ovement of the topic-like wh-word in Chinese on surface is motivated by neither topicness like typical topics, nor focusness like English wh-words, but identifiability. It suggests that this movement is consistent with other movements in Chinese., 关键词:对比语法,语用学,疑问词移动,指别性,可别度, comparative syntax, pragmatics, Wh-word movement, referentiality, identifiability 0 引言:似乎矛盾的概念----“疑问话题” 徐烈炯、刘丹青(1998: 97-101) 提出“话题焦点”的概念。一般认为旧信息、话题、高指别性、框架背景等概念可以组成一个原型范畴,同新信息、陈述、低指别性、图像焦点等组成的原型范畴相对立。话题和焦点的组配显然是不自然的、有标记的组配。自然的组配并奇怪,不自然的组配才值得研究。况且话题和焦点都是语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所以对话题焦点的研究就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徐、刘讨论的话题焦点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一般的强调性话题,如: (1) 星期天 啊,人 很挤。 当“星期天”重读的时候,既是强调的焦点信息,同时又是后面陈述部分的话题。我们到后面第三节再提及这类话题焦点。 另一类话题焦点由周遍性成分构成的,如下例中的“老王”。 (2) 连老王 都 忍受不住 了。 (3) 回回 他 都 碰到 老张。 陆俭明(1987) 认为这类周遍性成分是主语而不是话题。这跟徐、刘的观点针锋相对。不过,对於这类成分跟状语的区分,双方都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陆俭明认为汉语中话题、主语间的界线是明确的,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鉴别标准;但是最后承认要区分主语和状语并没有很好的鉴别标准。徐、刘(p. 199) 认为象(3) 中的“回回”,“看作状语和话题都没有问题,看作主语却很困难,除非回到话题主语等同说的立场,而陆俭明的出发点就是要区分话题和主语。” 陆丙甫(2003b) 则在上述两种观点的基础上,具体论证了这类成分的确是状语。他的论点主要有三点。一.这类“全量成分”表示“范围”,属于状语的基本意义范畴。二.分布上跟副词状语“全”互补。三.在匈牙利语等外语中这类成分既不在话题位置,又不在主语位置,而在两者之间。这类话题焦点本文不再讨论。 本文着重讨论第三类话题焦点,即出现在话题位置的疑问性焦点,如 (4) 哪一本书 你 最喜欢? 黄正德(Huang 1982) 认为:汉语的疑问词,虽然不象英语中的疑问词那样必须在表层移到句首,但是在较深层的逻辑式中,也是象英语一样前移的。不过,黄对汉语中这类表层也能移到句首的疑问词并没有作多少分析。 孔子在说明他那“敬鬼神而远之”的务实态度时说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说,对於看得到的现世尚且未了解,又怎么能了解看不到的飘渺的彼岸世界呢?我们现在就跟随祖先的务实态度,认为“未知表层,焉知深层”;因此我们不讨论抽象层面的疑问词移动,光分析表层看得到的疑问词移动。让我们看看:这类在表层疑问词能移到句首的格式究竟有什么特点,移动的制约条件是什么。 1 疑问话题跟高度指称性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英语疑问词前移是焦点移动。话题焦点顾名思义,当然有焦点性。问题是其焦点性是不是移动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有关语料。 徐烈炯、刘丹青 (1998:261) 总结了疑问词前移的三个条件限制:一是句子表示反问而不是真性疑问 (此时整个句子有全量命题的含义): (5) 他 什么事情 作得好?! (5) 的真正意思是“他什么事情都作不好”,实质上跟周遍性句子结构相似。 二是有明显的对比性话题存在: (6) 你 到底 什么东西 要 吃,什么东西 不要 吃? 三是疑问词跟上文出现的某个成分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7) 小王和小陈俩,哪一个 赵小姐 比较 看得上? (8) 我们店里 沙发 很多,哪一种 你 喜欢? 以上的疑问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