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口岸生物恐怖事件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方法.docxVIP

国境口岸生物恐怖事件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方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XXXXX—XXXX?????国境口岸生物危害因子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方法Collection、Transportation And Preserving Methods of Biological Terrorism Samples At Por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艳华、田洁、任彤、张丽杰、王艺凯、郭惠琳、洪炜、王阳。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国境口岸生物危害因子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境口岸生物危害因子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国境口岸生物恐怖事件现场生物危害因子样品采集、运输、保存。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N/T1836-2006 出入境口岸食物中毒应急处理规程SN/T1876-2007 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及保存规程SN/T1552-2005 国境口岸生物因子恐怖事件监测规程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生物危害因子样品在染菌医学媒介生物施放、气溶胶施放、污染食物、水源施放等类型生物恐怖事件现场所采集的可疑医学媒介生物及含有可疑微生物的空气、土壤、食品、水等。器材与试剂工具采集工具无菌棉签、镊子、剪刀、钢铲、刷子、纱布、采样勺、昆虫瓶、标本瓶、鼠袋、采样袋、塑料离心管(1.5mL)、广口瓶、细胞冻存管、试管、低温保存箱、酒精灯、记号笔、标签纸、标志旗、“生物危险”标识、空气采样器、生物安全运输箱。取证工具照相机、摄像机。试剂细菌培养皿、0.9%生理盐水、三氯甲烷/乙醚、菌种保存液、50%中性甘油缓冲盐水(批pH8.0)、0.5%明胶Hanks液。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一次性防护服、多次使用的防护服、连体的、自供气式正压防护服)、线手套、乳胶手套、防护镜、胶(雨)鞋、生物防护口罩、生物防护面具、眼罩、毛巾、肥皂、75%酒精、气雾杀虫剂及其他用品。样品的采集采样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事件线索及流行病学指征,先报告上级,得到相关生物反恐部门信息反馈后,确定采样的时间、地点及对象;根据先动(气雾、昆虫、小动物) 后静(物体表面、土壤、杂物)、先近(距袭击点) 后远、先密集后稀疏的原则, 结合现场地形地貌特点,选择采集可能带病原体最多的材料;在开展消毒、杀虫和灭鼠等措施前采集样品,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临床样品;采样器具于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方可再次使用;采样时采样人员应穿一次性防护服或多次使用的防护服、戴生物防护口罩或防护面具,戴手套、眼罩等;必要时穿戴连体的、自供气式正压防护服;采样中发现的可疑容器、降落伞等, 应一并收集。遇可疑的未爆炸的炸弹或未打开的邮包、容器等时,不可随意打开或移动, 应派专人看守并立即上报请示如何处理;所有采集的样品、收集的物品, 均须贴上标签, 详细记录采样信息, 并在已采集的地区树立标志。有条件时应拍摄现场照片;采集样品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对样品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样品应采集双份以上,以备复核。样品的采集方法空气样品的采集采样地点结合气象、地貌、及气溶胶动力的特性,判断、选择采样地点与方向。一般应在气溶胶团经过的地带内,在气溶胶装置爆炸或喷洒地点周围150m~200m以内及空气不流通地段采集。采样方法自然沉降采样将细菌培养基(普通琼脂或含血琼脂平皿)放于气溶胶气团中心地段,打开皿盖,暴露10 min~30 min,使细菌沉降其上,盖上皿盖。仪器采样使用裂隙式空气采样器、滤膜式空气采样器、液体撞击式空气采样器等进行空气采样,操作方法参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物体表面样品的采集样品污染较重的可疑物体表面,如装有生物恐怖因子的容器,沾附生物恐怖因子粉末的植物叶片、可疑的传单及粉末、液滴等。采集方法植物叶片表面采样从植物的迎风面或低矮植物的上部采集。选择叶汁黏性小、不因折断后有渗出乳浆的种类,从叶柄处剪断,收集叶片。每个点采集10g~15g,装入采样袋中,密闭后放入低温保存箱保存。物体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棉签蘸0.9%生理盐水,挤去多余水分后在物体迎风的光洁面涂擦5~10次,而后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