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本土心理學研習營【召喚學術生命的動力:本土心理學的開創、發展及躍升】活動報導:第一場:台灣本土心理學研究的第四代學者安在?(楊國樞教授主講)一開始,台灣大陸的學術是向歐美學習的階段、向西方取經,取經產生不錯的效果。楊老師在美國念完博士時,他老師希望他能夠可以留在美國,但是楊老師認為,在美國有十萬個人是專業心理學者,若留在美國多一個不為多,但若回到台灣可以讓台灣心理學有不同的面貌。老師回國之後,寫了一些文章、一些書介紹美國心理學。當時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翻譯了一本心理學的書,銷路非常好,台灣終於有一本心理學的中文書。後來楊老師在台大心理系創了一本期刊-華人心理學期刊,貨真價實的華人心理學研究,當然也辦了很多研習營,無非是想要推展本土心理學。然而,之後的推動一直是很順利。十年一輩,目前是第四代了。所以題目要談我們的第四代學者在哪裡?台灣本土心理學的發展是國際上承認的,而且歐美文化的國家也希望其他國家也能建立自己的本土心理學。在亞洲地區的主要國家也都有相同的願望,因為我們和西方文化很不一樣的,我們要在西方文化之下去發展自己的心理學。因此,現在成就最大的是台灣,其次是菲律賓。因為台灣和菲律賓在70年代就開始發展自己的心理學。但是菲律賓過於和語文接在一起,過於本土,最後把自己掐死了。而大陸也會想要發展自己的本土心理學,但目前仍停留在翻譯歐美心理學。接下來是楊老師介紹台灣本土心理學的演進第一階段1949-1972:美國心理學當道1.台灣完全在美國的軍事與政治保護下2.台灣心理系所採用教科書都是翻譯的3.探討議題都是美國學者研究過的第二階段1973-19811.美國心理學依舊在台灣盛行2.少數台灣學者開始思考研究本土化的重要性3.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0在南港辦學術討論會,討論社會行為科學中國化的原則、方法及可行性第三階段1982-1988: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實踐1.民族所將1980年學術討論出版《社會及行為科學的中國化》一書,開啟心理學研究中國化階段的長期努力2.將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當學術運動來推行3.心理學研究中國化有四個方向:a.驗證美國心理學研究發現b.探討美國心理學各種理論及其適用於華人心理與行為,建構夠好的理論c.改進美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與工具d.強調與探討與中華文化密切的各種心理行為,如面子、臉、孝道、人情、關係第四階段1989-現在:台灣本土化心理學研究的推動1.從中國化到本土化2.有系列推動心理學本土化運動a.邀請數所大學心理學教授與副教授,正式組成本土心理學研究團隊,定期於台大聚會,討論實徵研究之成果b.研究團度成員曾提出大型本土心理學研究計畫,從事有系統的本土研究c.每隔二三年,民族所和台大心理系合作或輪流主辦本土心理學研討會,邀請台灣香港大陸學者參加接下來楊老師稍微介紹目前台灣本土心理學研究者:第一代:楊國樞:華人七大性格向度、心理傳統性與現代性、自我四元論、雙文化自我、雙文化自我實現、以及雙文化自我之Y型發展模式楊中芳:中庸實踐思維、華人自我之研究第二代:黃光國:關係取向、臉面觀、道德觀、正義觀、人性與面子的理論模式李美枝:內團體偏私、性別角色、兩性關係族群關係人己群己關係葉啟政:社會學理論、文化社會學朱瑞玲:人格社會心理學家庭教化文化與情緒余德慧:臨床心理學本土化本土心理學治療法余安邦:個人取向與社會取向成就動機、文化心理學鄭伯壎:工商心理學領導與管理(領導三元論)黃囇莉:人際和諧與衝突族群意識與認同葉光輝: 權威性孝道互惠性孝道及其發展王叢桂:工作價值及其變遷父母職責與工作價值第三代:林文瑛: 人性觀教養觀教育觀及心理發展林以正中庸思維與行為許功餘基本性格向度高旭繁華人心理傳統性與心理現代性然而,台灣華人本土心理之第四代學者如何尋覓呢?楊老師認為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是我們如何與大陸學者合作,因為可能會牽涉到政治理念的不同會變得麻煩…。老師在最後結語勉勵大家:華人心理學本土化之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仍須努力!葉啟政老師回應:葉啟政教授是長期觀察本土心理學發展的學者,是國內知名社會學者現任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講座教授原來台大哲學系,後轉心理系、心理學研究所,到美國轉社會學,兩個陰錯陽差。多年來與楊先生搭檔,一人說一人評。葉老師認為楊老師代的分段,有不同意見,第一代應該只有楊先生。第二代才是李美枝、楊中芳、黃光國,因為他們在台大心理系的屆數都比講者(葉啟政老師)晚,第三代才朱瑞玲、余德慧以後。葉老師提到,本土化到底是什麼?任何的知識與社會、行為有關的知識都是社會的產物,從伽利略到笛卡兒始終沒有注意到這一點,1930年代,胡賽爾在書中,點出科學發展忽略種種社會條件,要拯救這樣的科學危機,要用心理學,他講的心理學其實是現象學或現象心理學。葉老師認為,做一個社會學者用眼睛來看這世界,難道不是經驗,難道不是實證嗎?他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