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人行 李如彬、金鑫和姚劲波的14年
这是一个关于性格、命运和交情的故事。
三个人,李如彬,姚劲波,金鑫;两家上市公司,学大教育和58同城。学大教育为三人合创,58同城为姚劲波独建;前者市值不断衰减,从10亿美元跌至目前不足3亿美元,后者市值已超过40亿美元。
姚劲波来自湖南农村,李如彬出身山东县城,金鑫从祖辈开始就居住在北京城区。如果以地域出身论人失之浅薄,至少不可否认,生长环境对人的性格会有影响。
姚劲波意志坚定、目标明确、判断力强,一心要做大事。
李如彬对财富欲望强烈,但比起姚劲波,野心不大。
较之姚、李,金鑫最为温和。
从同一个起点,三个人走到了三条不同的路上。他们曾一起看《中国合伙人》,觉得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比电影里激烈得多。但是,14年后,交情还在。
我们提出在学大教育创立时的办公地点为他们拍摄合影,三人在下着小雨的上午准时到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里已经是一家妇产医院,当时的办公室,现在是产房外的走廊。
拍摄的过程中,不时有新生儿的啼哭声传来。 创业
2014年初夏,黑马大赛硅谷赛现场,学大教育董事长李如彬作为选手,在台上做着项目路演――这是他第二次创业,一个P2P租车公司。李是仅有的几个用中文演讲(场内有同声传译)的选手,即便如此,他还是明显地紧张,时有结巴。
这已经是经过辅导后的结果。几天来,作为评委的姚劲波对李如彬不时进行“训练”,否则,“可能也就能给他打60分,”姚劲波说。头天夜里,李如彬拉姚劲波在大赛现场一遍遍预演,直到凌晨2点。他想突破自己。
姚劲波把李如彬的ppt每页的上百个文字“统统砍掉”,只留下图表和最多10个字。
姚对自己的这位伙伴尽到了责任,根本上李参赛就是被姚劲波“拉”来的。
“他还不想挑战,”姚劲波说,“我跟他说你是CEO,免不了挑战这一回。他很羡慕我到哪儿都能讲,我就举了我的例子。我跟他一样也是个程序员,擅长做很内部的事情,演讲能力是练出来的,演讲的窍门你摸到就能做到,必须挑战。”
同为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姚这一次成了李的导师、评委。李如彬二次创业与下面的事实直接相关:58同城的市值十余倍于李担任董事长的学大教育。“我觉得58成功上市,表现还不错,是他决定不退休重新出来做事最最主要的原因,没这个他可能就移民或者就这样了。”姚劲波的分析得到了李如彬和学大教育CEO金鑫的认可。
这三个人有着十几年的交情,学大教育就是他们共同创立的。他们年龄相差不到一岁。1999年,金鑫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供职于中国万网市场部;在北京科技大学即将上大四的李如彬不再兼职做家教,开始考虑就业问题,打算选择一家与专业对口的互联网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姚劲波,正做着他的第一个网络公司,一年后,他将这个公司卖给了中国万网。
李如彬来到了金鑫所在的市场部实习,负责网站策划和设计。金鑫看得出他很努力,并且能力不凡。李自学网站制作工具如Dreamweaver,官网改版,李如彬的方案比另一个正式员工的方案得到了公司内部更多人的认可。
年轻人凑在一起做一件事总会充满激情。当时万网市场部在做中国企业上网工程,要把众多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联合在一起,办一个大型活动,整个部门加班加点,“特别简单,就是想把这个事做好,得到比较强的成就感。这种事情经历下来,大家都互相比较认同、欣赏。”金鑫回忆。
李如彬也很享受这种激情,但他的诉求更多,“老是觉得钱不够花”。李如彬家境不如金鑫殷实,父母是山东费县的普通公务员,大学时一个月四百块的生活费,不能支撑他的开销,于是,大三之前“拼命做家教逼着自己挣钱,是班里做家教最多的”。李如彬说,“家里买房子一万多都承受不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钱,老是感觉很紧张,完全是在生死状态逼出来的,老想致富。”
在中国万网期间,李如彬还同时在《互联网周刊》实习,一周七天,安排得满满当当。
但是毕业后,他并没有选择这两家公司,而是去了清华同方,因为那里能解决北京户口。
没多久,李如彬便开始辞职创业,他说,当时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李在万网实习,看着老板带着老外在公司里转,没几天,新闻里就出现了万网融资的消息;在《互联网周刊》,他又目睹了同样的场景――老板带着人各部门转转,然后就融资了;在清华同方,他们团队做完一个叫“中华医疗网”的项目后,马上得到香港怡富银行的4000万元风险投资。
“你觉得我还能坐得住吗?”李如彬对《创业家》说,“这么好的时代,以前没有。你不用靠资源,也不用靠有钱,不用拼爹、拼关系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和劳动成功,就可以IPO。”
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等互联网公司相继登陆纳斯达克,丁磊不到30岁便成为了上市公司老板。“这在那个年代是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