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震后孤村葬礼
青山坪村只剩12个人常住,这天早上地震之后,一下子又死掉了六分之一。罗云先生一瘸一拐地爬上海拔1150米的山顶,他看到村口并排放着两张门板,上面躺着他的父亲罗月福和邻居舒乾均。
8点02分,芦山地震,他们的房子夷为平地。刨出罗月福的是住在屋后的邻居、45岁的岳世芬和其他几个女人。舒乾均的族兄弟顾不上穿上衣服裤子,冲进废墟拖出了他,舒乾均头上裂开了几个大口子,已经没气了。
罗云今年43岁,3岁丧母,没有兄弟和妻儿,在山下石材厂打工,每天抡12个小时大锤,把汉白玉砸成石粉,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个两三千。粉尘吸进他的肺,他知道这是拿命换钱,却连口罩都不戴,因为“不方便”。晚8点他换下工服,走8里路,再爬一个多小时山,回家照顾老父亲。两人相依为命。现在看着父亲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罗云什么感觉也没有了。
青山坪村位于雅安宝兴县灵关镇北侧,这里曾被认为是福地,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质量上佳的汉白玉石材,还有巧手的石匠能雕出漂亮的石雕,在附近的山林里,人类第一次发现了熊猫。
但这都是过去的辉煌,这个村子正日渐衰落。过去10年,青山坪几乎没有增加人口,这里太穷,不通公路,盖房子要把石板一块一块背上山,因为难度太大,房子大多住了三代人,很少修缮。外面的姑娘不愿嫁来,青壮年纷纷下山,户籍上原有46名居民,走得只剩下12个老人。地震之后,活下来的10个人,年龄加起来已经超过了600岁。
10年前,许多村民患上了头疼病,开始吃着头疼药,多的人一天要吃6包,每顿饭后都吃,却没见好,还有人因吃药得了胃出血。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们,不少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一二十岁。很多年轻人因此下山,但老人们不愿走,到山下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生活。
老人们都已到人生末尾,面对死亡并无太多悲伤。“葬礼是山里最大的事。”一个村民说。接下来这些天,他们必须一起完成它,这比下山、抢救财物、搭建帐篷和找人救援,都要紧得多。
父亲的棺材以前放在二楼,罗云清楚那位置。这里的老人都早早为自己预备好棺材。这口棺材从罗月福74岁那年打好到现在,在家里摆了整10年,是最简单的样式,没刻字,也没花纹。
家里穷,父亲从来不和他提棺材的事,怕花钱。为了置办棺材,罗云攒了很久,好不容易攒到4000多,一刻没拖,跑镇上背了4块上等野杉木板上山,又花了1000加工费,钱没了。可过去10年了,他闭起眼还能想起父亲高兴的样子。
把棺材从废墟里弄出来,罗云费了很大劲。罗家房子塌得最彻底,椽柱和屋瓦都砸在棺材上,盖住了。五六个村民一起上,才把上边压的重物搬开。
舒乾均用的棺材,是他的弟弟舒乾华亲手打的,那本是为老母亲尽孝准备的。十几年前,兄弟俩背着镇上买的野杉木料上山,打了这口棺材。只是没想到,地震时老母亲正在山下女儿家,躲过一劫,最后棺材里装的是舒乾均。
棺材十几年没动地方,又被废墟埋了,上面蒙了厚厚一层土,舒乾华跪在地上擦,有一块背板怎么擦也擦不干净,仔细看,已经生虫了。他觉得对不起哥哥。
在罗、舒两家从废墟里弄出棺材时,其他人默默地返回各家。地震之后,村子里没剩下什么像样的房子,有的彻底垮了,有的塌了一半,贯穿村子南北的小路,被垮塌的木头和碎石盖住了,村子那头的人要回家,只能从瓦砾堆上爬过去。
人们顾不上抢救电视机,这是他们最值钱的家电,也无暇细细翻找家里囤的腊肉、鸡蛋,他们只是扒出一些大米,到村前树底下聚成一小堆,商量起接下来的葬礼。
村头有个公用灶台,舒乾均的老婆杨建珍麻利地烧起火,煮了一大锅米汤。完好的碗不多,村民们蹲在地上,喝上几口粥,就把碗传给下一个人。米里有沙子,喝起来要时不时啐一口。他们边啐边说。
有人说,下山请阴阳师是最大事,请谁?有人搭腔,杨绍经,他最会算。有人嘀咕,不知道他肯不肯上山。又有人说,长明烛、寿衣、纸钱、香,要一起买齐,孝布要割100米,贡品再少,酒还是得有。
一锅米汤喝完,他们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这群老人参加的丧事多,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轮到自己,对丧事早有准备,驾轻就熟。
罗云没怎么搭腔,他和舒家是主人,下山请人的事自然是他们做。他急急灌了两碗米汤,琢磨着得抓紧下山去,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死人,万一杨绍经让别人先请去就不好了。
下山路陡且湿滑,还得绕过一个滑坡带,即使走了几十年的村民不小心也会摔跤。地震把山震松了,滑坡处时不时滚下石头,还冒出许多裂缝,有裂缝的地方他们不敢踩实,怕一脚下去,连着一块山石掉到山崖底下。
下山花了40分钟,罗云和舒乾华在镇子上找到了杨绍经,杨是这一带口碑最好的阴阳师,60岁,经验丰富。可罗云没想到会请不动。听见青山坪3个字,杨绍经没吱声,只取了张黄纸,写上5个字,“明日12时(下葬)”。至于要他经过崩塌的山路上去做法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