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诗歌的“渊明风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韩愈诗歌的“渊明风气”   摘 要:韩愈诗风恢宏凌厉、变幻神奇的一面较多受到认定,而实际上韩愈亦有一种任真率直、平淡闲雅、古拙清远的诗歌笔调。这种诗歌风格接近于陶渊明,具有渊明诗歌之真、趣、淡和质的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渊明风气”。   关键词:韩愈;真;趣;淡;质;渊明风气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4-0036-06   提到韩愈的诗歌,文学史界最关注的,是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的恢宏凌厉,以及“颠倒奇崛”、“变怪百出”的变幻神奇。正是这一种别开生面的美学特质使得韩愈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面貌,在李杜等盛唐宗师之后,将唐诗的世界再度开疆拓宇,从而获得比肩李杜之荣。然而,细读韩愈诗歌,仍可发现在昌黎标领诗坛的独特诗风之外,亦有一种任真率直、平淡闲雅、古拙清远的诗歌存在,而且数量并不算少。这样的诗歌风格我们可以借用宋人蔡宽夫评价《南溪始泛三首》的“独为闲远,有渊明风气”来概括。前人也注意到了韩诗这种平易和顺的风格,如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1]彭端淑在《雪夜诗谈》中说:“人皆言昌黎奇险,不知昌黎亦工为平淡之作。”[2]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说:“昌黎则兼有清妙、雄伟、磊砢三种笔意。”[3]但是将韩愈与陶渊明并提,也许,在我们的主流意识里,还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无论是从两者立身处世之态度、社会生活之阅历还是诗歌创作之特征,都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但是实际上,韩愈与陶渊明还确实有着诸多共同之处,本文就针对韩愈的诗歌来仔细辨析其“渊明风气”。   一、渊明之“真”   渊明之文之人,向来被誉为“真”的代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4]东坡赞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5]冈村繁在《陶渊明李白新论》一书中说:“通观渊明的生涯,他所追求的理想精神境界以及所最为强调的是‘真’这一概念。”[6]“真”是道家思想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属于哲学范畴。我们借用《庄子·渔父》里的一段话来解释:   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者,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7]   “真”即“精诚之至”,属于内在的品格,发自内心,没有掩饰,用于人伦则表现在外而率性为之,如事亲、事君、饮酒、处丧等。虽然陶渊明以隐士著称,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而韩愈汲汲于功业,但从他们的诗文中所流露出来的一片真气,都足以感动千载之下的读者。如萧统在为陶渊明写的传中称他“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辛弃疾称赞陶渊明的诗文“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鹧鸪天》)。陶渊明自己在诗文中也一再流露出崇尚“真”的意趣,如“抱朴含真”(《劝农》),“任真无所先”(《连雨独饮》),感叹晋宋之际“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饮酒·其二十》),描绘自己的田园生活“此中有真意”(《饮酒·其五》),等等。渊明之真,乐则乐矣,悲则悲矣,毫无掩饰,所谓“真在内者,神动于外”。   韩愈现存的诗歌,最早的是写于贞元元年的《芍药歌》,[8]诗的最后一句写道:“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此句所表现出来的激昂之情与青年时期的陶渊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有什么分别呢?况且这绝不是一首放浪形骸的玩世之作,而是心有所指,意有所刺,方世举曰:“‘何事低头学桃李’以上,皆指王司马,其‘婢子’以下语,乃刺软美逢时者。”[8](2)我们虽不必认定确为刺讽何人,但认为韩愈不是单纯的咏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显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世态的讽刺,与渊明诗中“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饮酒·其二》)的愤懑一样,是真性情的流露。再来看韩愈的一首诗《从仕》:   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   这首诗写于贞元十五年,韩愈三十二岁,虽然还没有在官场上大起大落,但是韩愈已经有了足够的社会阅历,对自己的仕途产生了焦虑,内心的矛盾日益凸显,当他写下“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的时候,他不会不想到那个也曾因为“幼稚盈室,缾无储粟”而束带作吏的靖节先生,因为他说“古来非独今”。在这首诗里,韩愈完全没有竭力表现自己的清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