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之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衣冠之邦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对汉语服饰词汇的追根溯源,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丰厚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汉语中服饰词汇的丰富意蕴,更好弘扬汉语语言。   【关键词】服饰词汇;衣冠之邦;服饰文化;汉字意蕴   服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要素,也是一种文化文明的载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服饰不仅可以遮体避寒,更蕴含厚重的文化内涵。中国被誉为“衣冠之邦”,服饰源远流长,先民们不但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服饰,还延伸出很多服饰词汇。这些词汇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风俗、社会生活的意蕴,丰富了汉语语汇。   一、关于衣   《说文》: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在现代汉语是衣服、衣裳之意。   (一)有“衣“字的服装词汇   “白衣”:古代普通百姓都穿白色衣服,《史记·儒林列传序》记载:“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紛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后来代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朱衣”:古代绯色的公服,亦指穿这种公服的职位。后来指代官员。常常看到的含有“朱衣”的词语有:“朱衣使者、朱衣郎、朱衣官、朱衣吏”等。   “紫衣”:春秋战国时期国君穿紫色服装。唐朝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三品以上穿紫色。南北朝以后,紫衣成为高官官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后借指高官。   “青衣”:原为帝王、后妃的春服。《礼记》:“(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王。”《隋书·礼仪志七》:“(皇后)青衣,青罗为之,制与鞠衣同。”汉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蔡邕的《青衣赋》:“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   后代指戏曲中的一类旦角,多穿青色褶子,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或中年妇女。老舍的《四世同堂》:“她能唱青衣,但拿手的是花旦。”   “緇衣”:指僧尼的服装,后引申指佛教或僧人。唐代刘商《题禅居废寺》:“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清带方文《庐山诗》之一:“欧公辟浮屠,晚乃好緇衣。”   “绣衣”: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为贵者所服。今天多指饰以刺绣的衣服。在古代穿绣衣,表示受君王尊宠。《南史·崔祖思传》:“东阿妇以绣衣赐死,王景兴以折米见诮。”元代萨都剌《鹦鹉曲》:“双成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高将军。”常见的还有“绣衣直指”、“绣衣御史”、“绣衣使者”、“绣衣执法”等。   “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乐府诗集·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故有“铁衣郎”的说法,指战士。   “衲衣”:僧人的衣服许多补丁,称作“衲衣”,所以和尚又用“老衲”自称,代指僧人。戴叔伦《题横山寺》诗云:“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   “便衣”:简易的衣服,指穿着简便的衣服。颜师古注:“便衣,谓著短衣小褏也。”亦指穿着常服。《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是见宫保须要冠带,我却穿不惯,能便衣相见就好。”还指身着便服而执行公务的人。如“便衣警察”、“便衣特务”等。   此外,还有许多含“衣”语素的成语,已经超出日常服饰的范畴,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白日绣衣”: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如此。”   “解衣卸甲”:解,脱衣;卸,卸掉。脱下战衣,卸掉灰甲。明·无名氏《杏林庄》:“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班中封位爵。”常常比喻不再作战。   “解衣包火”: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清·唐训方《里语徵实》:“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行不胜衣”:连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弱不胜衣”意同。《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衣绣昼行”:衣:穿。绣:指五彩刺绣的官服。昼:白天。穿着锦绣官服在白天行走,比喻在本乡做官(或富贵归乡)而荣显乡里。亦做衣锦昼游。相近的还有衣锦还乡、衣锦昼行等。   (二)没有“衣”字的服装词汇   1. 袍:又称“袍服”,是一种长度在膝盖以下的服装,战国以后较为常见,男女都可穿,也是帝王百官和百姓日常的服装。由此产生的词有:   “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也说“绨袍恋恋”。   “袍笏登场”:袍,古代的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手板。原义指官员打扮后,上场演戏,比喻坏人上台做官。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同袍”: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同袍同泽”: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   “脱袍退位”:比喻去职。意同“挂冠”。   2. 裘:《说文》:裘,皮衣也。古人御寒的皮衣,以动物毛皮制成,毛向外,以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