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驻外领事商务报告制度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驻外领事商务报告制度研究 i 力 (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领事商务报告是驻外领事定期向本国政府发回的有关驻在国的通商贸易情报,该制度起源于西方 国家。晚清政府参照西方领事制度向海外派出了领事,但 由于晚清外交的特殊性,对驻外领事的经济调查功 能长期未得到充分重视,直到清末新政时期 ,才开始注重驻外使馆、领事馆的商务报告制度建设 ,形成具有 中国特色的领事商务报告制度。 关键词:晚清;驻外领事;商务报告 中图分类号:D829;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13)04—0083—05 近代意义上的领事制度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尤其在 19世纪后随着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领 事的情报收集和服务功能 日益受到重视 ,领事馆也成为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的情报据点。近代欧美等 资本主义国家都曾经利用驻华领事馆对中国社会开展过各类调查和情报收集,发行的领事商务报告成 为本国政府和商人开展对华贸易的重要参考。晚清政府参照西方外交制度,于 1870年代陆续向海外 派驻过领事,那么,晚清是否存在或系统发行过领事商务报告?这些报告有什么特点?公布状况又如 何?对于这些问题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殊不充分,甚至有研究认为近代东亚国家中只有 日本系统地发行 过领事商务报告,晚清中国并不存在领事商务报告。① 本文试图围绕着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 、 19世纪后期驻外领事报告制度的初步建立 1.驻外领事报告制度的建立 西方国家正式向中国派驻领事始于 1842年, 《南京条约》首次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 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并允许英国派设领事,此为外国在华设领之始。随后,美、法、俄 、德等国也 先后在各通商 口岸设立领事。由于清政府长期闭关 自守,昧于西方近代外交惯例,鸦片战争后一直没 有对西方的设领要求作出积极的对等反应。1875年的马嘉理事件成为清廷正式派遣常驻使节的契机。 8月,清政府为了 “谢罪”派遣郭嵩焘、刘锡鸿为正副使出使英国。同年 l2月,任命已在美国的留 学生监督陈兰彬、副监督容闳为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的正副使。翌年9月,由何如璋、张斯桂为正 副使出使 日本 。 随着驻外使馆的设立,设置驻外领事馆也提上了议事 日程。1877年,驻英公使郭嵩焘奏称,新 加坡有侨民十万,请设领事,以资统辖。经与英国政府反复交涉,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了领事馆。此 后,清政府排除阻力,又在华侨集中的横滨 、神户、长崎、檀香山、古巴、旧金山、纽约、秘鲁 、函 馆、槟榔屿等地设立了领事馆 。 清政府派遣郭嵩焘出使英国后,深感规范驻外使臣活动的必要性。1876年 1O月,总理衙门专门 制定了 《出使章程十二条》,以规范驻外使臣的各项事宜,同时也适用于随后派出的领事。该章程中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 (10ZD07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09YJC770070)。 作者简介:王力,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Et经济关系史。 ① 角山泶编著 『日本领事鞭告 研究』束京:同文馆、1986、9页。 社会科学战线 ·2013年第4期 ·中外关系史 有十一条内容是针对出使经费和人员编制的,而有关信息沟通方面的规定仅一条, “出使各国大臣到 各国后,除紧急事件随时陈奏外,其寻常事件函咨臣衙门转为人奏”①。可见,清政府 曾经授权驻外 使臣如有紧要事情可直接上奏皇帝,非紧要事宜由总理衙门代为上奏;一般海外交涉事宜及时、定期 报告给总理衙门备案。但非常明显,清政府在对驻外使臣和领事报告制度上的规范是非常简单和笼统 的,并没有对报告的格式、内容、报告期限等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在信件的传递保障方面,清政府作了相应的安排。过去,清朝地方大臣上奏一般采用驿传方式, 但出使大臣已超出清政府版图之外,其上奏如何传递呢?郭嵩焘在出使前 曾提议: “臣等出使英国, 据总理衙 门奏定章程 ,以驻扎三年为期。海道相距约四五万里,每月公司轮船来往皆停泊上海一 口。 臣等陈奏事件,关系紧要,应由驻扎地方拜发。余皆函达总理衙门代奏,其递送函信及由长江递发家 信,应饬上海招商局经理,已札招商局员游击黄惠和收管来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