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卸车举升缸下支座疲劳分析.pdf
TECHNICFORUM 曩墨圜
自卸车举升缸下支座疲劳分析
FatigueAnalysisforLiftingCylinderLow-bracketofDumpTruck
张桢华
ZHANG Zhen—hua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2
摘 要:对汽车设计过程 中常用的疲劳分析方法一 名义应力法与局部应力应变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总结,给出了进行疲劳分析的一般
性的步骤,并对有限元法在疲劳分析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通过以举升缸下支座分析为例,详细论述了以通用有限元软件和疲劳分析软
件为平台,对汽车零件进行疲劳分析的过程。
关键词:疲劳分析 有限元 举升缸下支座 疲劳寿命
AbstractThecomparison,analysisand conclusionarecarried outaboutsomecommon fatigueanalysisapproach includingthenormalstress
approach,thelocalstress·strain approach And thegenericstepsoffatigueanalysisispresented ThefunctionofFEA in fatigueanalysisis
illustrated.And combinedwiththe fatigue analysisofthedumping low—bracket,the commercialsoftwarebased fatigueanalysisprocessof
automobilepartiselaborated.
Keywordsfatigueanalysis;finiteelement;dumpinglow—bracket;fatiguelife
中图分类号:U469.4.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226(2009)12—0051-03
1前言 名义应力法起源于19世纪 ,是广泛运 假设如下 :如果不 同结构形式的零件材
疲劳破坏是 目前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失 用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使用名义应力法 料相 同,且最危险部位应变变化过程相
效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 进行疲劳寿命计算时,首先需要根据载荷 同,则两零件具有相同的疲劳寿命。使用
及汽车行业中CAE技术的不断普及 ,如何 谱确定零件危险部位的应力谱 而后采用 局部应力应变法进行疲劳寿命计算时,首
运用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对关键 材料的s—N曲线 ,经过计算结构危险部位 先确定零件的危险部位 ,并根据载荷谱和
零部件进行疲劳强度分析 ,已成为汽车开 的应力集中系数 ,结合材料 的疲劳极限 材料的循环应力一应变曲线计算零件危险
发中的关键性技术。本文以某 自卸车举升 图,通过插值将材料的s—N曲线转换为零 部位的应变过程 ;根据材料的应变过程一
缸下支座为例 ,对如何运用有限元技术进 件的s—N曲线 ;最后根据由载荷谱确定的 寿命曲线确定载荷谱中各级载荷造成的损
行疲劳强度分析作一具体说 明。 应力谱 ,以及Miner线性损伤累积规则计 伤:最后根据损伤累计规则计算零件的寿
2疲劳分析方法与过程 算零件 的寿命。 命。
对于基于名义应力的疲劳寿命计算方 2.2 疲劳分析的过程
2.1疲劳分析方法
法,弹性的应力应变响应即可满足需要。 虽然不同的疲劳分析方法有着不同的
疲劳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于金属在应力
针对弹性的应力应变情况 ,主要有两种计 适用范围,然而都要经过以下基本步骤 :
或应变的反复作用下发生了性能变化。虽
算方法 :准静态叠加法和模态叠加法。 a.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