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中药复方丹参滴丸±4.6岁,并经仔细询问病史、体检及实验空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
1.2 研究方法:
试验前1周停用其它抗心绞痛及降压药,继服安慰剂每日3次,持续1周,继而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 3次,8周为1个疗程。心绞痛发作时临时服用硝酸甘油缓解,并统计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指标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心血管系统药物治疗研究指导原则中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评定。
1.3 观察指标:
受试者必须于服安慰剂前及治疗结束分别按常规检查静息心电图,测血压、心率,记录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同时测定其中40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心钠素(AN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浓度及左室结构和功能,神经激素测定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测定由同一检查者应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仪(美国惠普公司),探头2MHz,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空间隔(IVS)及左室后壁(PWT),根据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即LVM=1.04×[(LVDd+IVS+PWT)3-LVDd3]-13.6,男>125g/m2,女>110g/m2确定为左室肥厚(LVH):根据Tcichholz公式及主动脉根部血流频谱自动计数射血分数(EF),根据二尖瓣最大舒张期血流测定A峰速度(DAV),E峰速度(DEV)和A/E比值,上述结果均取3次测量均值。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 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P<0.±s)
ANP
(pg/L) ET
(pg/L) NO
(μmol/L) NE
(pg/L) E
(pg/L) 治疗前 132.7±3.84 48.9±11.8 10.97±4.3 0.437±0.02 0.098±0.02 治疗后 93.8±27.52) 29.4±0.62) 16.7±8.61) 0.232±0.031) 0.072±0.01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2)P0.01
2.1 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疗效:
140例患者经治疗8周后心绞病症状显效48例,有效8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1.4%;心电图ST段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80%。
2.2 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治疗8周后心率由治疗前减慢至治疗后的76.24±9.37次/min(P<0.01);收缩压(SBP)由20.9±1.71kPa降至19.40±1.74kPa,舒张压(DBP)由12.07±1.99kPa降至10.69±0.70kPa。
2.3 治疗前后ANP、ET、NO、NE、E的变化:
见表1。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ET,ANP、NE、E,升高NO(P0.05或P0.01)。
2.4 对左心室结构的影响:
见表2。丹参滴丸有降低室间隔、左室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的作用(P0.05或P0.01)( s)
LVDd(㎜) IVS(㎜) PWT(㎜) LVMI(g/㎡) 治疗前 46.9±2.67 12.83±2.48 11.93±1.51 132.89±28.66 治疗后 40.2±3.091) 9.82±1.442) 8.28±1.361) 121.58±26.842) 注:治疗前比较:P0.05,2)P0.01
2.5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丹参滴丸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P0.05或P0.01)。
表3 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 s)
EF
(%) DΛV
(m/s) DEV
(m/s) Λ/E 治疗前 50.14±11.02 0.75±0.13 0.73±0.19 1.21±0.32 治疗后 51.47±9.81 0.57±0.411) 0.89±0.121) 0.98±0.342) 注:治疗前比较:P0.05,2)P0.01
2.6 不良反应;本组病例服药前后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讨 论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对人类危害更大,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心室重构,心室肥厚导致心脏微血管病变,冠脉灌注压升高,最终引起冠脉储备力(CR)下降。研究已证实LVH是引起CR损害的直接原因[1]。LVH与高血压有关,也与局部生长激素有关,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等均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肥大[2]。愈来愈多的资料证实,高血压的冠状动脉可能存在着血管内皮因子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好张功能障碍[3]。因此,左心室肥厚的消退和逆转,改善冠脉循环已成为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LVH的消退和逆转可中断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特别是舒张功能,增加CR,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尽管现代医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