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日本文化对郭沫若创作的影响
郭沫若三岁那年,也就是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发
生了重大变化。1896年,中国向日本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这是两千多年来的第一次,
标志着两国关系发生了逆转。此后,中国人痛苦的向日本学习的时代开始了。对20世
纪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很多都是留过日的。本文不再一一
列举。
据郭沫若1937年的回忆,学习日本这一倾向自甲午中日之战以来,已成为中国知识
分子的潮流,“像我们这一代可以说便是在这种潮流中被陶冶出来的人。三十年来,年
1
年都有几千人到日本留学。”
郭沫若这一代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郭沫若在《桌子的跳舞》
中认为:“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创造社的主要作家是日本留学生,
语丝派的也是一样。”“中国的新文艺深受了日本的洗礼。而日本文坛的毒害也就尽
量的流到中国来了。譬如极狭隘、极狭隘的个人生活描写,极渺小、极渺小的抒情文
字的游戏,甚至对于狭邪游的风流三昧……一切日本资产阶级文坛的病毒,都尽量的
2
流到中国来了。”
郭沫若指出日本文坛的种种“病毒”,是很有道理的,至于它是否属于“日本资
产阶级”,则应另当别论。因此,与其说中国学子受了“日本资产阶级文坛”的毒害,
不如说他们受了讲究“人情”的日本文化风土的影响更为确切。要知道,志大才高、
泱泱大国的中国学子,并没有把日本的资产阶级真正放在眼里过,他们身在东瀛,心
系欧美,西方个性解放的思潮与东瀛“人情”文化风土的联手,才是使中国学子“中
毒”的真正原因。
本文后文将提到,很有才华的郭沫若并没有把日本文化放在眼里,也没有细致地
研究过他生活了二十年的国家。在郭沫若文学创作初期,他几乎不与日本文化名人交
往,中国学子崇拜的日本文坛巨头,也不入他的法眼。《创造十年》里写到,1921年,
田汉有一次约他去会佐藤春夫,他谢绝;又约他去会秋田雨雀,他也谢绝,郭沫若称
自己的这种脾气为“不带贵”(四川方言:意思是怕见大人物),然而这并不包括西
方文化名人。
给郭沫若留日时代的著述翻译盘点一番,就可发现,除了诗歌小说创作中的日本
素材,与日本相关的内容不多。就翻译而言,主要包括1924年译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家河上肇(1879—1946年)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和30年代出版的《日本短篇小
说集》中的十九篇作品。
1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A].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 12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276
2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桌子的跳舞[A].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 16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54
5
那么,这是否说明郭沫若很少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郭沫若对日本文化的熟悉程度
在第一次留日期间,郭沫若就非常注意浏览日本的报刊,这在《樱花书简》里即
有记录。他撰写《抵制日货之究竟》所使用的资料引自《工业之大日本》杂志和《实
业之日本》杂志。他读过日本最早的书籍《古事记》、《日本书纪》,而且对于日本
民族的形成、人种的构成、语言文字的沿革做过初步的研究,1919年写出了《同文同
种辨》。他在《三叶集》与田寿昌的通信里大谈 “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三部曲》,
那是他自己买了来看的书。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理论著述的背景中,也
可以感觉出他对于日本文坛的动向有着清楚的了解和清晰的把握。郭沫若后来曾在文
章中谈及日本文学,表明他至少对于日本近代以来许多文学家,像森鸥外、夏目漱石、
国木田独步、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的创作是相当了解的。他称赞国木
3
田独步“确有诗才”,惋惜独步的早逝“在日本文学界的确是一个损失” 。
流亡日本时期,他曾应日本一家杂志约请,就日本作家以中国为题材进行创作为
题写一篇文章,他很谦虚地写过这样一段话:“日本作家描写过她(指中国)的作品,
在日本文学上已经不是少数。没有远溯来暴露我贫乏的日本文学的智识的必要,在近
代,稍远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