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和掌握事物的 规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 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浪漫而虚无的哲学家——庄子 庄周(前369~前286),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 并称“老庄”。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 丘)人。曾经做过漆园吏。学问渊博,善 于辩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讲求天道、自然、无 为。其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著作辑入 《庄子》一书,现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主义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庄子》中的寓言包含 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鲁迅先生赞誉《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动荡时代造就的批判思想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感到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他主张无所作为,并对死生、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这种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然而庄子尚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出较为深刻的批判。本文即反映了这一点。 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死了,来吊丧的人看见庄子蓬头赤足坐在棺材上敲着一只破瓦盆,一边敲打还一边唱着歌。庄子说:“人本来就没有生命,混杂在混沌迷茫之中,慢慢产生了气,气又聚成了人形,人形又变成了生命。现在人死了,只不过是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罢了,这就同春夏秋冬循环是一样的。现在我妻子不过是安寝于天地之间,我要是在旁边嚎啕大哭,那就是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我才不哭。” 通假字的类型 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利用音同音近或形近字的特点而互相通用的一种语言现象。构成通假字的原则是:声韵相同或相近。 通假字的方式一般有三类: ①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通假字的声旁。“将军禽操,宜在今日”中“禽”通“擒”。 ②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声符。“距关,毋内诸侯”中“内”通“纳”。“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通“嘱”。 ③音同,形不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通“早”。 一词多义识记方法 1.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中“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为“攻取”。 词类活用的辨识 古汉语中,每一类词的语法功能都是固定的,如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充当谓语,形容词经常充当定语、状语和谓语。阅读文言文,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时,如发现一个词充当了其语法功能之外的成分,则可断定其活用为另一类词了。随着用法的灵活变化,意义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故而有了活用意义,这是理解词类活用不可不注意的。 常见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 3.用“之”或“是”作标志,加重语气,宾语前置。例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4.由“是以”“何以”组成的介词宾语前置句。例如: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1.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最高境界的? 提示:解牛的三个阶段:(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不懂规律) (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认识规律) (3)“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运用规律) 得“道”的过程:目无全牛→切中肯綮→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出自本文的成语 1.游刃有余:现在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现在一般用于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四季》同步测试1(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四季》同步测试3(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四季》同步测试4(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教案1(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教案2(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教案3(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同步测试1(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同步测试3(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同步测试4(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4自主赏析2(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4自主赏析3(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6赏析示例(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6素材积淀(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6推荐作品(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6自主赏析1(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6自主赏析2(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6自主赏析3(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三言”》(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长恨歌》(新人教版·选修).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