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沉溺网络现象分析.pdf
2010年 1月 Jan,2010
第 1期 (总第 143期)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dongYoutIlAdministrativeCadres No.1Jan.No.143
大学生沉溺网络现象分析
杜婷婷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摘要:网络沉溺现象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包括角色同一性认知缺失、亲密感建立不完善、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个人辩证分析失衡和人生价值观不成熟等众多因素。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沉溺现象的发
生不是单一大学阶段教育的问题,而是大学生在个体发展中长期存在不可调和矛盾的集中爆发,因此,要减少或避免大
学生沉溺网络,从未进大学抓起。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沉溺;发展心理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0)O1—0054—03
Abstract:Internetaddictionhascomplexcauseandeffect.From theperspectiveofdevelopmentalpsychology,itcontainsdeficien-
cyofroleidentity,incompletecloserelationshipandimmatureoflifevalue.From perspectiveofdevelopment,thisisna outbreakofna
irreconcilableconflictinlonggrowingtimeofuniversitystuden~.So.itgimportnattoreduceoravoidInternetaddictionfrom theirmid
dleschoo1.
keywords:universiyt students;Intemetaddiction;developmentalpsycholoyg ;analysis
一 、 网络成瘾和网络沉溺的界定 还是强度上都没有达到上述 《标准》的界限。因此
网络成瘾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目前心 网络沉溺是大学生中更为普遍,更值得关注的现象。
理学界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学 二、大学生沉溺网络引发的后果
者对其命名也不同,诸如网络狂、上网依赖等。 “网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上主要沉溺于网络游戏、网
络成瘾”这个概念真正被提出是在 1994年,由纽约 上交友聊天、看 电子书、看 电影或电视剧等娱乐性项
市的精神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的。1996年Young 目,尤以网络游戏突出,而且多数心理问题的产生和
对互联网成瘾症的研究报告正式公布,从此,技术 恶化也由网络游戏引起。归结起来,由于沉溺网络
(计算机)成瘾症和互联网成瘾症的学术讨论在心 而导致大学生不 良发展的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学家和临床医师中间深入展开。2008年 11月 8 首先,沉溺网络导致的青少年犯罪行为屡见不
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 《网络成瘾 鲜。据中央电视台2008年 3.15晚会报道,在湖北
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 《标准》确定, 管教所里未成年人 中,因网络犯罪人数高达 60%。
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 很多因为网络游戏中与其他同龄人产生矛盾,故意
症状界定有七项标准,其 中一项量化的指标是平均 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盗窃等犯罪,人数逐年攀升。
每天连续使用网络达到或超过6小时,而且这种症 网络沉溺,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导火索和引燃源。
状达到或者超过3个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