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失败太有可说了
失败与成长
在这个成功学满天飞的年代,好莱坞式的逆袭故事、成功案例们的“砖家解读”每天都像病毒一样前赴后继地涌现在我们的信息流中。于是,对于失败,很多人变得遮遮掩掩不愿轻易提起或者真诚分享,我们以为大学生也是。某次,与他们闲聊,“你们愿意说说大学里自己经历过的那些失败的事儿嘛”“太有得可说的了,没有失败哪有成长!”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从“无知的乐观”到“知情的悲观”再到“知情的乐观”,曾经失败的错误也许是那段经历中最大的收获。
林姑娘有点自傲,她的自傲有一部分来自于能干,还有一部分,可能是星座的关系。林姑娘也很拼命,大学三年来的两个暑假,她都没有回家留在了北京实习。
如果不逞强
大二暑假实习,她选择了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做一档主要给领导看的访谈节目。她是同一批实习生里上手最快的,也是最早自己单独做节目的。“主编给实习生很大的信任,而且我也有一点小幸运。”林姑娘说的幸运,是指她第一期做片子的时候。本来被分配跟一个新来的导演,打杂做下手。但是策划制作一期的节目,因为录制的时候嘉宾没刹住车,硬生生有了两集的量。就这样,她幸运地被分到一集。“审片的时候我还是有点紧张,但还好,主编只指出了一些小问题。”因为乙方的要求,节目修改再修改,小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期节目终于折腾着做完了。
“做完第一期,主编就想让我自己单独策划一集。”林姑娘的拼命这个时候又显现出来了。因为节目内容偏向科学性,单是知网的学术论文,林姑娘就下了至少30篇。在节奏慢而又慢的制作公司里,不到一个星期,就拿出了策划。“我总是会想要比别人要求的做得更好一点。”而这个时候,自信满满的林姑娘不会想到,整整一个漫长的八月,她几乎都把时间用在了等待上面。“我一直在疯狂地找嘉宾。每一次接近成功,每一次又失望。”访谈节目里,找不到合适的嘉宾就相当于做菜没有好的材料。即使策划写得再详细,内容再丰富,依旧无济于事。“我接触了至少十个嘉宾,也不停为了嘉宾改策划,但有谈不了这个话题的,有生病来不了的,有普通话观众朋友听不懂的,有联系了多次不肯上节目的,有答应好了却又被突发事件缠身的……”林姑娘的确很努力,但是在这个时候,又的确运气差了一点。每天挤两个小时的地铁上下班,回到空荡荡的寝室,看着朋友圈里的同学们要么和男女朋友秀恩爱、要么和家人秀和谐,还有飞往世界各地走遍大江南北的,心里总是有些难受和不甘。
时间总是会比想象的过的快一点。九月终于来了。努力了一个多月的节目在林姑娘开学之后迎来了转机。可惜的是,尽管五点下课、赶六点的晚班,在十二点的夜色中打车回学校的日子持续了几天,但繁重的课业还是让她在时间上无法和工作协调。最终,她把自己像孩子一样宝贝的节目,交给了别人。
林姑娘后来想,如果她不逞强学会沟通,在问题呈现的时候就向上汇报寻求解决;如果她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认真分析自己分析问题、遵守规定不要自由主义;如果她不事事求完美,而是在合适的时候学会舍弃学会放弃。或许,等待她的结果都不是失败不是领导失望的眼神。时间不会倒转了,“可我如果不成长,即使这两个月里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毕竟,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她说。
可能小虚荣
这个世界上,有人觉得电视民工苦不堪言:他们看起来光鲜亮丽,每天和最新鲜的事物打交道,实际却总忙得晕头转向,按点吃饭和按时睡觉简直就是奢望。但对有些人而言,这个职业却有着无比强大的吸引力:这个词儿是我写的、这个画面是我拍的,看,字幕打了我的名字!每当看见自己的成果在电视荧幕显现,总是会有那么一些成就感。雷洋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雷洋今年大四,黑龙江佳木斯人,是中国传媒大学英语(影视剧译制方向)的应届毕业生。大三下学期就确立找工作目标的他已经经历了几场面试,然而,投出去的简历基本都没了回音。
“你是学英语的,为什么想来我们这儿做电视、当编导?”
“因为我的兴趣在这儿,我更合适做电视,也能做好……”
专业不对口,是雷洋面临的最大问题。几乎每个面试官,都会质疑他为何要做电视人,能不能做好。雷洋就只能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解释。事实上,在没考进大学之前,雷洋就一直想要学媒体相关专业。但阴错阳差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几个强势专业,当年并没有给黑龙江省招生名额。“新闻、传播这些专业全都没有,我挑了半天,觉得还行的就是这一个。”最初进大学的时候,雷洋为专业的事儿郁闷了很久。后来他慢慢觉得,如果想学一件事,一定是会有办法的。
大学三年多里,雷洋的英语专业成绩并不好。一定要通过的专业四级考试,他也是在最后一次机会里才得以过关。与本专业大多数人不同的是,雷洋把很多的时间投入到了校园媒体社团、校电视台这些他喜欢的事情当中。他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在校园电视台做的第一条新闻——《音乐与录音学院成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