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何日本动漫与游戏作品爱用机甲设定?
日本的科幻发展可以说就是日本近代史的缩影,伴随着阵痛,迷茫,低谷,
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科幻水平和深度都在亚洲首屈一指的原
因。而说到日本的科幻动漫,就离不开机甲,事实上,日本对机甲,特别是巨大
化的机甲有着几乎偏执的热爱,这要从头说起。
我们之所以会对一部作品产生触动,就是因为能够理解,所以不管是西元多
少多少年后,公立多少多少年后,科学技术如何的高大上,但是作品折射的依然
会是当下社会的思考和现象而已。所以我们先确定一个思路:所有科幻作品实质
是以未来的借口讲述当下的问题。然后再带着这个思路去看下文,或者以后观看
科幻影片,也可以带着思路走哟。
其实早在战前的1900 年,就有一部科幻小说《海底军舰》讲述了高科技的
潜艇的想象,随后的三十年间,日本的漫画作品都带有明显的军国主义口吻,这
是那时期日本的典型思想风格,对设备的迷恋,殖民力量和荣誉情节,都可见一
斑。
1960—1970:古典时期
二战失败后,日本的狂热思想遭受严重打击,国土也被军事技术重创,但是
日本对先进科技的迷恋没有减少,只是对科技引发了新的思考,这也是战后日本
文化中众多对科学及其长期效应的探讨,面对强大的西方和自身国土的覆灭,日
本的开始从危害和好处两个方面去观察科技,这种思考自那以来也一直主导着科
幻题材。
受此影响,《铁臂阿童木》在50 年代初开始连载,这算得上是机器人题材
的元祖,这部作品在科幻上主要是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人制造了机器,机器又
怎样回应人?里面有忠实的机器人、暴动的机器人、统治人类的机器、毁灭世界
的机器,种种种种„„而手冢治虫的助手,松本零士、石森章太郎、藤子不二雄
等人也深受其影响,他们的机器人设定也都有欣欣向荣的特色。
战后日本在主题重建的过程中的集体意识,借着娱乐作品来表达。这些娱乐
作品中,以科幻题材更为直接,因为科幻往往和战争,和力量都有极密切的关系,
所以科幻作品里的时代痕迹就会更加明显。可以说日本的科幻作品是整个国民集
体意识的投射。
1954 年,美国在马歇尔群岛的海上核试验中,一艘叫 “福龙丸”的日本渔
船因为风向改变遭受严重核污染,引起轩然大。波。那时距离1945 年二战美国
在日本投放两枚原子弹还不到十年,整个日本依然笼罩在核阴影之下,这个事件
直接催生出哥斯拉这个作品。
“因为人类在太平洋某处的核试验,惊醒了海底一只巨大的恐龙,然后其上
浮攻击日本。”这就是最开始1954 年版哥斯拉设定,包括影片里的攻击场面像
极了战争。因为这部片子,让日本对于核恐惧的情绪有一个宣泄口,哥斯拉随即
爆红,人气的高涨也让哥斯拉从大反派变成日本国宝,后续很多作品日本遭受其
他怪兽攻击的时候都要召唤哥斯拉来帮忙,至今日本已经拍摄超过40 部哥斯拉
影片,可见日本人对大怪兽的迷恋。
哥斯拉是原子弹记忆的一种具象化表现,把原子弹的破坏象征性转嫁到巨大
怪兽的身上非常成功,同理,在 1958 年《铁人28 号》诞生。
《铁人28 号》可以说是巨型机器人鼻祖。这种山一样高,由人操控的机器
人,开辟了阿童木那样自主机器人以外的另一条路。这部漫画题名的由来是二战
中把日本炸成废墟的B29 轰炸机。轰炸机体现了巨大的、强大的形象,也是《铁
人28 号》所追求的。这种巨型机器人情结可以说深入日本科幻心,这也是日本
独有的科幻文化。比如《天元突破红莲之眼》里的机器人就算是迄今最大的一个
了,大到什么程度,里面的机甲战斗时是拿银河系当手里剑来战斗的。
我们在欧美作品中就很少看见巨型机器人题材,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变形金
刚》也是日本出品由美国孩之宝买过去的。因为美国在911 之前就没有遭受重大
灾难的记忆,即便后来的《环太平洋》,美国人也戏称这是部拍给日本人看的片
子。
有个不知道算不算的上巧合的巧合,美国丢的两颗原子弹的名字 “小男孩”
和 “胖子”,再看看两个机器人鼻祖的阿童木和铁人28 号。
70 年代:合体狂潮
到70 年代,这个时候模型厂商开始介入到动漫领域,用投资来获得机器人
作品的模型制作授权,之前的独立机器人已经满足不了厂商需求,这个时候合体
和变形出现了。这个时候很多机器人题材的作品开画之前,手稿都要和模型厂商
协商,机器人样式能否制作出来,有没有人会买这两点直接决定了相关动漫作品
能否拿到投资。一个机器人的设计通过厂商认可,才会让编剧为其定制故事,拍
摄。
所以这个时期的机器题材的动漫也好,特摄片也好,片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