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干雾的抑尘机理及其在煤化工无组织粉尘排放
领域的应用研究
王涛1闰妍2
(思泰意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文章对干雾的“捕尘”机理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云”物理学、“斯蒂芬流”
的输送等方面分析。经反复论证可知,当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大小相近、雾量充足时,
二者碰撞、接触、凝结的几率大。基于这一理论,我们研发出微米级干雾抑尘技术。该
技术填补了国内在治理无组织排放2.5岬以下粉尘防治方面的空白,在港口、钢铁、电
力、煤矿和化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字:干雾;抑尘机理;无组织排放;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云物理学;
“斯蒂芬流”
1引 言
20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行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以煤炭行业为代
表的翻车机、破碎机、堆取料机和装卸船机等得到广泛应用。大型设备的使用加大了开
采强度与粉尘的产生量,同时也使粒径小于5“m的无组织排放的呼吸性粉尘(呼吸性
粉尘指粒径在5¨m以下的能进入人体肺泡区的颗粒物)含量大幅度上升【¨。这类粉尘的
特点是:粒径小,分散度高,相对比表面积大,呼吸性强,稳定性高,扩散面宽,化学
活性、吸附性能力强。此外,该粉尘不但容易吸附CO、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
导致矽肺、尘肺病的发生,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降低粉尘的湿润与凝聚性能,加
之受作业环境风流及各种搅动因素的影响,将长期浮游在空气中四处飘散,采用传统的
负压除尘、高压喷水技术很难有效治理。因而无组织排放的呼吸性粉尘的防治就成为目
前防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千雾的定义
干雾是指没有使暴露面潮湿的雾,其粒径小于10pm,详见图l。干雾的特点是,
与空气接触面积大,蒸发率高,能使含尘区水蒸汽迅速达到饱和状态。在2010年上海
世博会上,日本馆率先使用干雾技术给场馆降温,使游客们在炎炎夏日感到阵阵凉爽。
由于喷出的水雾雾量大,雾滴小,看上去像“烟”,因此称它为于雾。该技术的使用得到
了各界专业人士及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一160—
2014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图1雾珠颗粒高速照片(小方格是2微米)
3干雾抑尘技术可行性分析
干雾技术不仅能满足改善呼吸性粉尘湿润性所需要的条件,还能通过云物理学、空
气动力学、斯蒂芬流的输送等多种机理实现对“呼吸性粉尘”的捕集【2J。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C010rado矿业学校的斯考温德和布朗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
出,采用微细水雾捕尘能解决呼吸性粉尘难治理的问题。一般的水雾去除呼吸性粉尘的
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水雾的粒径过大(粒径200.600“m)[3]。从空气动力学原理
来说,更细、更接近粉尘粒径的水雾除尘效果越明显。然而,随着水雾越来越细,人们
开始担心水雾在捕捉到粉尘之前就会在相对湿度不到100%的空间迅速蒸发。后来经过
斯考温德和布朗的进一步研究得知,当水雾蒸发为水蒸汽后就进入了云物理学范畴,这
时另一种机理——冷凝核化将起重要作用,这就是水雾不断蒸发,使空气中的水蒸汽迅
速饱和,饱和后的水蒸汽会直接在粉尘上凝聚,使尘粒不断增大到10.20“m时,可轻易
被一般水雾去除。
3.1空气动力学原理
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含尘气流绕过雾滴时,尘粒由于惯性会从绕流的气流中偏离
而与雾滴相撞被捕捉,即通过粉尘粒子与液滴的惯性碰撞、拦截以及凝聚、扩散等作用
实现捕捉,其被捕捉的几率与雾滴直径、粉尘受力情况有关。
水雾颗粒的粒径越小,粒子之间的黏力就会越大。当水雾粒径达到干雾级时(即小
于10LLm),在“微细粉尘颗粒——微细干雾颗粒”二相流中,粒子与粒子之间很容易结合
在一起,从而使整个粒子不停的变大,最终沉降下来,达到去除粉尘粒子的目的。
3.2 “云”物理学原理
由于雾滴微细,部分雾滴会在空气中迅速蒸发,使得局部密闭的捕尘空间中空气的
相对湿度很快达到饱和,饱和后的水蒸汽以尘粒为核凝聚形成“云”,并进一步增大成为
“雨”落下来。这种机理对抑制亚微米及微米级的粉尘特别有效。
当微米级干雾抑尘装置工作时,瞬间会在相对密闭的区域产生大量微细干雾,使得
该区域的空气湿度迅速饱和,饱和后的水蒸汽与粉尘充分的接触、凝结、沉降,达到抑
尘的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调节剂提高棉花根系钾离子吸收的初步研究.pdf
- 碟形件新型旋压成形的实验研究.pdf
- 东部自行车路网示范计划经验移转应用在西部地区之探讨.pdf
- 动静脉联合给药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140例临床研究.pdf
- 高磷对乳鼠心肌细胞与生物学效应及聚磷菌与除磷作用.pdf
- 高填充量与大麻秆芯粉%2fEVA木塑复合材料及性能与研究.pdf
- 高铁环境下TD及演进与同步技术研究.pdf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应早防早治——读陈淑长教授文章有感.pdf
- 动物模型、造血干%2f祖细胞及分子机制系列研究和开发中药5类新药派能达胶囊治疗血细胞减少症的成效.pdf
- 动物模型、造血干%2f祖细胞及分子机制系列研究用于开发中药5类新药派能达胶囊治疗血细胞减少症的成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