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超越化及其克服——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面向.pdfVIP

理的超越化及其克服——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面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的超越化及其克服——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面向.pdf

理的超越化及其克服 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面向 刘梁剑 ,郁梦恬2 (1、2.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上海,200241) [摘要]理‘‘”是贯穿中国古代思想脉络 的极其重要 的关键词之一。先泰 、两汉袁现为治理、秩序义,但关联着具体 的人与事的 “理”在佛学的影响之下开始发展 出超越性的面相 ,最终形成 了宋明理学中作为形上实体 的 “理”。与理的 超越化相伴随的.则是戴震等思想家力图克服理之超越性的努力。王国维承续戴震 ,在 中西互镜 的视域之下进一步 从认识论的角度批判 了理的超越性。 [关键词]理 ;超越化 ;支道林 ;戴震 ;王国维 中图分类号 :B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354(2014)04—00O1—09 “理”是贯穿中国古代思想脉络的极其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近人王国维先生撰 《释理》,以为 “吾国 语 中 理‘’字之意义之变化 ,与西洋 理‘’字之意义之变化 ,若 出一辙”。④此说虽未必成立 ,却也提示 了对 “理 ”进行概念史考察的必要性。法 国汉学家戴密微考察佛教在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渗透 时,便注意到 “理”范畴的重要性,并认为:概观 “理”范畴的历史,可以看到佛学如何在丰富中国思 想术语 的同时丰富了自身思想。②下面 ,我们以超越之理的形成及其克服为主导线索 ,从 “理”范畴 的历史演化 中略窥中国古代思想的特色 。 一 、 在物之理与理物之理 “理”字已见于 《诗经》。如 《小雅 ·信南山》:“我疆我理”,《大雅 ·躲》:“遁疆遁理”,《大雅 公·刘》: “止基乃理”,都是整治、治理土地之义。“理”从玉,可能与治玉及玉之纹理有关。东汉许慎即释 “理” 为 “治玉”。③这可以在先秦典籍中找到佐证,如 《韩非子 ·和 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循 《说文》而训 “理”字 日:“理,本训治玉也。……理之则有理矣,故转为 理‘ 义 ’字 .事之当然而行之顺也。玉浑然在璞而未有理 ,治之而文理见。……玉之未治而理隐,已治而 理地著方也文。化”④研究理‘‘”作2为O●名4词年,第指4的期是一总玉第石m的期纹一理,以及由此所引申出来的或具体、或抽象的 “条理”。汉 学家何莫邪认为,在先秦 理“”的基本含义是事物的样式或事物 (潜在的)的倾向。⑨这一看法见于理 作者简介 :1.刘梁剑 (1975一),男 ,浙江永嘉人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2. 郁梦恬(1991一),女 ,江苏南通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主要从事 中国哲学研究 。 基金项 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思想与文化研究所重大项 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 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项 目编号:11JJD720012)研究成果之一。本文 由第一作者完成初稿三万余字 。第二作者在此基 础上做 了以下修改工作:提炼主 旨,撰写提要,围绕主 旨删减部分内容并完善结构,整理参考文献,同时对论文若干观点贡献 了自 己的看法 。最后 由第一作者据二稿进一步修改定稿 。 ①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 3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第357页。 ② PaulDei6ville.Lapenetr~ionduBouddhismedonslatraditionphilosophiquechinoise,dansChoixd6tudesBouddhiqes(1929—197o). pp.250. ③ 澳门学者邓国光认为,许慎之说乃发挥汉初贾谊玉理之义,义属引申(参见邓国光:《先秦两汉诸子 “理”义研究》,载方勇主编: 《诸子学刊》,第 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 271页)在他看来,就文献资料而言,“理”始见 诗《三百》的 《雅》、颂《》, 表示治理疆土的意思;就字源而言,里字从 田从土,田、土合文,组成会意字,和玉根本不相干。(参见同上 ,第 313页)聊备一说。 ④ 王夫之:《说文广义》,《船山全书》第9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352页。 ⑤ Harbsmeier.Chr~toph,LanguageandLog/c,PP.240. 刘梁剑 ,郁梦恬 :理的超越化及其克服●●十 国古代思想的

文档评论(0)

4ftg82g6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