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篇大论”的撰著年代及其学术地位
赵明山
辽宁中医药大学 110032
通过对“七篇大论”与“《素问》余篇”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渊源甚
深。“七篇大论”别出新意,建立了气候周期性变化的理论模式及以此为基础的
缜密的疾病预测学,其主旨确与《素问》“略不相通”,因而不会是《素问》传世
过程中所亡佚的第七卷,应是一部独立的专著。
日、月和木、火、土、金、水五星。日月加五星古称“七政”。“七曜”之称,在
史志文献中始见于《后汉书》。《后汉书-方术列传》载班固上疏推荐善方术占候
的谢夷吾,文中有“上以光七曜之明,下以厌率土之望”。此荐书写于汉章帝时
(公元80年前后),表明当时已有善方术的人推演日月五星以作星占之用。其后,
汉桓帝延熹年间(公元158-168年),有学者刘陶也上疏举荐两地方官员,称“斯
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宜还本朝,挟辅王室,上齐七曜,下镇万国”(《后
汉书·刘陶传》)。看来七曜之术已在东汉中期兴于朝野。“陶著书数十万言,又
作《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及上书言当世便事、条教、赋、
奏、书、记、辩疑,凡百余篇。”(《后汉书·刘陶传》)专论日月五星的文章也诞
72-1
生了。再后,于东汉末期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 78年),天文学家刘洪“上
作《七曜术炉(《(后汉书·律历志》),又参与修订历法,“至熹平中,刘洪改为((乾
象》,推天七曜之符,与天地合其叙”(《晋书·律历志》)H1。《乾象》即《乾象
历》,《七曜术》后人也称作《七曜历》。七曜进入朝廷敕命编修的历法,其作用
和影响自非一般。《天元纪大论》等篇出现了“七曜周旋”、“七曜纬虚”,且有“远
观其象,虽远可知也”之语,表明“七曜术”已为医家所用,其时当在七曜理论
成熟即《七曜历》问世之后。
“七篇大论”中所谓“甲己之岁”、“乙庚之岁”云云,表明所使用的是干支
纪年法。一般认为,干支纪年的正式使用始于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
《后汉四分历》创制之时。此亦有助于证明“七篇大论“只能撰写于东汉中期以
后。
问世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从书中的内容来看,明显存在着“七篇
大论“的影响。此书系张仲景于汉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6年)稍后完成,在流
传过程中全书渐离析,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个传本。《金
匮要略方论》首篇记有:“问日: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
而太过,何谓也?师目: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
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
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
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这显然是吸收了《六微旨大论》关于“有至而至,有
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
末至而至,来气有余也”的理论,并以冬至后甲子日的天气状态为例加以说明。
仲景关注节气的失常引致疾病发生,但并未采用运气历法预测疾病,更多地是在
临证中运用“七篇大论”的治疗理论。《至真要大论》说:“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提出了据疾病的不同表现而使用正治法或反治法。正治法即“寒者热之,热者寒
之”之类,反治法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两类治法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能找到许多应用的实例,特别是反治法,针对
寒热真假和虚实真假而设,仲景用得极为精当。如,伤寒少阴病的通脉四逆汤证
(317条),为“热因热用”;厥阴病的“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
之”(350条),为“寒因寒用”;少阴三急下证之一“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
200
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1条),为‘‘通因通用”等。《五常
政大论》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至真要大论》说:
“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皆提出了服药或药物组方中的反
佐法,《伤寒论》“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
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即是其用,寒性的猪胆汁起着反佐作用。仲景书已
受“七篇大论”的影响,表明“七篇大论”之作先于《伤寒杂病论》。
关于“七篇大论”的作者,就其内容和文体上看,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