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宗元研究文集——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研究论文撷英
灵动山水映现的愚直人格
——柳宗元山水游记文探幽
●王春庭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别开生面,自古为人称道,其中“永州八
记”被视为中国古代游记体文学的代表作。这些山水游记多作于
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永贞革新失败以后,作为罪臣的柳宗元被
放逐长达十多年,直至客死他乡。谪居“蛮夷”,万事皆废,使得这
位胸怀壮志的才子后半生只能往山水间寻求精神的寄托之所。茅
坤曾说:“与山JII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
岩穴之怪且幽,无以发子厚之文”(《柳柳州文钞》)。精神上的摧残
和恶劣的环境,使得柳宗元百病交集,而恐惧与痛苦时时令他“摧
心伤骨,若受锋刃”(《寄许京兆孟容书》)。为了排遣忧伤,他只有
仿古来名士寄情山水,但永州之地几乎无山川名胜,于是一泓人迹
罕至的小潭,一座不足一亩的小丘,也都人了他的笔下,而意境却
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他所模写的对象名不见
经传,仿佛每个人都曾见过这样的景物,但又无人能发现其灵动与
清幽之境。这些景物,大多未经人工雕琢,却灵秀自在,纵是野地
乱蓬。也系天工造物。这样的无序景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
现它的美态。柳氏游记,洞察细微,善于捕捉钻心入骨的感动。如
《石渠记》中写道:“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
350
柳宗元诗文研究
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寥寥数笔,写的不过是一泓被草叶
围拖、长满昌蒲的水洼,却如此楚楚动人,仿佛窥见一位幽居山谷
的佳人。又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潭中鱼可
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无论写石写水,无论写树写鱼,无论
写动写静,都能生动传神,富有韵致。其中对潭水和游鱼的描写,
尤为绝妙精彩,呼之欲出,使人如临其境。描摹物态,随物赋形,刻
画之工,臻于化境。柳宗元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描写山水的艺
术经验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山水游记这一新的文学样式,
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对我国游记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用字精准,文采灵动。柳
宗元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擅写散文,讲求文从字顺和
言之有物。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文风十分平易流畅,形式自然优美,
给人一种健康的审美快感。在大多数游记中虽弃骈体,语句仍工。
用字巧妙,如信手拈来。如《袁家渴记》中写道:“有小山出水中,皆
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
{冉石楠搬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糁鹈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莉香气,冲涛
旋濑,退贮溪谷,摇飚葳蕤,与时推移。”这段文字十分写实,没有多
少华词丽旬,也未动用想象比拟,却情趣盎然。柳氏山水游记,如
诗如画,但画工未达之处,简约的文字却留下了诸多想象空间。上
述《袁家渴记》的此段文字,动静结合,既幽也乱,但那一点点乱纵
横开来,却反衬出作者似真似幻的心绪,在“纷红骇绿”中多了“人
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于是,我们看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那细腻的笔触间,在那流
动的文字里,总是能察觉一丝哀伤,一点迷离,一团乱绪。柳宗元
35l
柳宗元研究文集——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研究论文撷英
何曾能以山水自解?十几年坎坷困顿,屡遭变故,而将来再被起用
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些都使他忧愤满怀,于是笔下景物皆有伤情
的影子。不是子厚才情超人。实在是现实遭遇的刻骨铭心。同样
的山水也能看出别样的情怀。子厚实际上是一位拘谨的人,他不
擅逢迎。也不知洒脱,进不能争取,退不能自解,对往事耿耿不忘.
对现实又执着挣扎,更不想超然出世。柳宗元在人生受挫后虽对
年少轻狂有所反省,但他仍然坚持“尧、舜、孔子之道”。不赞同轻浮
的逸士之风(《与杨诲之第二书》),不认为遁世自乐有何意义(《答
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仍积极思谋再起,“秉其正以扰于世”(《与杨
诲之书》),以伸其“辅时及物”、‘‘利安元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