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急诊学发展思路探讨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 陈墩帆
急诊医学目前已经被全世界的医学界承认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它集院前救
护、急救、危重病监护和生命支持等一体,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几
千年来,中医学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没有现代医学介入的漫长年代中,
它在救治急危重症、保障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逐渐形成了
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没有急症就没有源远流长的中医
学。中医急症是中医学精华之所聚。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西医的兴起和在世界
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可,加上中医急诊存在制剂少、人才匮乏、临床诊疗规范不
完善等不足,使得中医在国内医学界的地位受到冲击,逐渐退居辅助地位,尤其
是急诊医疗领域,一些很有价值的传统中医急诊急救方法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因
此,对中医学中的急救方法进行挖掘整理,应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继承古人已有
的那些措施合理、内容丰富多彩的各种传统急救方法和手段,是摆在我们现代中
医面前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是发展中医急诊、使中医急诊迈向世界的重要方法。
一、中医古代急诊医学
在中医的经典古籍中大都有急症方面的记载,关于急救治法的记载也相当丰
富,可上溯先秦,下迄明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灵枢·厥病》中有“厥心痛,
痛如锥刺心……取然,太溪”的记载,远比现代医学中“冠心病”、“心绞痛”的
记载为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描述了“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外
取三阳五会”急救虢太子尸厥的方法,这是世界最早的急救复苏成功的案例。东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开创了急症辨治的先河,对高热、结胸、出
血、暴喘、暴吐、暴利、厥逆等总结出了较为系统的理法方药证治规律,迄今仍
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中四逆汤、三承气汤、白虎汤、大黄牡丹汤、桃核承气汤
等方剂,已成为至今抢救急危病症的有效方剂。仲景对急症除采用六经辨证施治
之外,还十分重视外治疗法。如药物外贴、外摩、外洗、外熏、外滴、外塞、外
吹等。大大提高了急症临床疗效。如仲景首创了灌肠法,在《伤寒论》中除详细
介绍了润肠通便的肛门栓剂与“蜜煎导”方外。还使用“土瓜根”与“猪胆汁”
灌谷道以通便。实践证实,灌肠法不受病员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影响,吸收快,
药效发挥迅速,尤其对那些胃刺激较大的药物,可减少副作用,是很有前途的急
救方法。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最早的治疗急症专著,其中记载了“治
卒死尸厥”的急救措施“针百会”;又如治“卒腹痛”:“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
两手抄其腹,令病人自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三尺汗。便放之,如此二七度上,
抬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此法与现代医学“颠
跛法”大体相同。适用于早期腹胀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的肠扭转患者。唐·孙
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介绍了很多治疗急症的经验,如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在书中记载:“以物塞两耳,竹简内口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停无令气得出。”
这是继人工呼吸法又一伟大创举。书中孙氏还首创了导尿术。如治“小便不通”,
当以葱叶除尖头内入茎孔中吹之,初渐渐以度大吹之,令气入腔中,津液入便愈
也。”说明导尿术在唐代已广泛应用于尿潴留的治疗。
二、中医现代急诊医学
中医急诊学在现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立足疗效,突出特色”是中医急诊
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中医急诊医学能否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对急危重症
是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疗效是中医急诊医学的生命,提高中医急诊的临床疗效
是增强中医医院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是建设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的重要环节,
是中医急诊应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医现代急诊学在各个
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是常见的中医急诊病证,中医学历代医家在诊治外感发热
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中医学真正的飞跃
是对外感高热诊治的进展,如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和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的创立,奠定了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核心。现代医学在外感发热方面也取得令人
可喜的进展,如江苏省中医院周仲瑛教授等较系统地研究了外感高热的古代、现
代文献,对辨证、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外感热病常见“证”的诊
断标准进行规范化研究。研究认为,外感高热以卫分、卫气同病、气分证型多见,
其中尤卫、气同病为高,采用卫气同治、透表清气的病因学截断法,简化了外感
高热的辨治流程;如现代医学根据古人经验及验方所制成的中成药制剂如痰热清
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在治疗外感发热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