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雀”的形成及与“凤凰”的混淆
摘要:先秦两汉时,在同一文献内部,都既有朱鸟,又有凤鸟。朱鸟是南方宿名,表方位;凤凰是灵异之鸟,预太平。只有在《楚辞》及汉墓葬中,朱鸟被赋予灵性,这种富有仙味的意象后来进入道教文化。而在纬书中,预太平的凤鸟,开始与南方之火相配,这成为凤鸟配南方之始,也是二者意象相混的起端。当凤鸟也进入道教,最终实现了二者意义的完全混淆。在道教文献中,凤凰大多已不再是祥瑞,而朱雀也不仅指方位,二者成为性质相同的仙鸟,在修道成仙后会出现。所以,至宋以后的文献注解中,朱雀、凤凰都可指南方,也都是神鸟,已无须辨别。而道教则成为混淆朱雀与凤凰意象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从鸟到朱鸟;朱雀与凤鸟;造型相似;意义混淆;道教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9-0133-04
《楚辞?远游》中有:“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王逸注为:“观视朱雀之所居也”。而洪兴祖却补曰:“《山海经》丹穴之山有鸟焉,五彩而文,曰凤鸟。南巢,岂南方凤鸟之所巢乎?”[1]东汉时,王逸认为南方巢息之地是朱雀的住所。而宋代的洪兴祖依《山海经》补为南巢是凤鸟所居。说明在宋代的文献中,朱雀和凤凰这两种意象已经混淆。正如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朱鸟的形象时,所说:“或云,(朱)鸟即凤也,故谓之凤鸟。”[2]《本草纲目?凤凰》有“凤,南方朱鸟也”。[3]先秦两汉,只有朱雀是南方意象,而宋明之后凤凰也成为南方的象征。朱雀是如何形成的?两种意象又是如何混淆的?这是笔者所要讨论的问题。
一、“朱鸟”的形成:观念的产物
以“鸟”指称南方七宿起于何时,这一问题涉及复杂的古代天文学知识。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尚书?尧典?虞书》,其中有“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通过观测“鸟”“火”“虚”“昴”黄昏时分在南中天的位置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这段话大概是说:春分当日黄昏时南方七宿“星鸟”会出现在南中天,夏至黄昏“火”星出现在南中天,秋分黄昏“虚”星会出现在南中天,冬至黄昏“昴”星会出现在南中天。其中已出现以“鸟”代称南方七宿,孔颖达疏中言及:“此经举宿,为文不类,春言‘星鸟’,总举七宿。夏言‘星火’,独指房、心。虚、昴惟举一宿。文不同者,互相通也。”[4]南方七宿的中星为“星”宿,“日中星鸟”,可能是为避免“日中星星”的重复,而以鸟来代称。(竺可桢通过测算认为“鸟”是指“星”宿。)
公元前2000年前后,正当尧时,《尧典》中所呈现的天象还未能形成。竺可桢通过精密的计算,得出:“如尧时冬至星昴昏中则春分夏至秋分时,鸟火虚三者,皆不能昏中。吾人若信星昴为不误,则必置星鸟星火星虚于不顾,而此为理论上所不许,则尧典四仲中星,盖周初之现象也。”[5]金宇飞通过天文软件绘制出公元前2000年春分日黄昏时的天象,“此时的天象中,角宿也才离开中天位置不远,而参宿虽然已经高于斗宿,但高度差拉开不大,而且与角宿还有更大的高度差。如果说这时的天象可以形成四象的概念,似乎也很牵强。”[5]说明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尧典》中所描绘的“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昴”天象并没有能够形成,这属于后人追记。他同时绘制出公元前1000年(西周朝)春分日20:00时的天象,发现“这时的东方青龙和西方白虎可以说是勉强就位,但北方玄武,尤其是南方朱雀坐得还不够正。”[5]在早期文化中,虽然产生了很多与鸟相关的神话,但从现代天文学知识来看,将鸟与南方七宿相对应的观念应产生在西周朝以后。春秋战国时已出现用鹑首、鹑火、鹑尾来划分南方七宿。《左传》襄公九年,晋士弱语云:“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以出内火,是故?为鹑火,心为大火。”昭公九年裨灶有言“岁五及鹑火,而后陈亡。”鹑火即柳、星、张三宿。《周语?周语下》,周伶州鸠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等等,这些文献足以说明用鹑鸟代指南方七宿在春秋时很普遍。
后人在探讨“朱雀”形象时,多纠结于“朱雀是鹑”或“朱雀是凤”这一问题。宋时沈括将南方朱鸟的取象具体到丹鹑。《梦溪笔谈》七《象数》:“然古人取象,不必大物也。天文家朱鸟乃取象于鹑,故南方朱鸟七宿曰鹑首、鹑火,鹑尾是也。鹑有两种,有丹鹑,有白鹑,此丹鹑也,色赤黄而文,锐上秃下,夏出秋藏,飞必附草,皆火类也。”[2]这可能是由朱鸟的特征来类推先前之“鸟”或“鹑鸟”应有的形态。不管鹑是丹鹑、白鹑,抑或是雕、隼,作为星宿符号的“鸟”,可能并非特指某种鸟类,而是以直观的符号暗含抽象的意义。
战国文献中,“朱”与“鸟”二字组合成“朱鸟”的表达方式才大量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