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对话向文学性对话的转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2 卷第 4 期 温 州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09 年 7 月 Vol 22, No 4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Jul, 2009 辩证法对话向文学性对话的转变 —— 关于“苏格拉底对话”与“梅尼普讽刺”的再探析 廖慈惠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广东广州 510665) 摘 要: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话性影响深远。“苏格拉底对话”是辩证法对话,它认为真理产生于寻求 真理的人们的对话中。作为智者发现真理的一种方法,它把深奥的人生哲理大众化,是“助产术”式 的。“梅尼普讽刺”在传承“苏格拉底对话”的同时将它做了民间还原,其言谈或创作方式更加世俗化; 它以戏拟现实为手法展现的“非圣无法” 、“疾虚妄”的喜剧性,显示其对话的文学性特征。从“苏格 拉底对话”至“梅尼普讽刺”,对话性经历了从初期辩证法的实践对话到文学性喜剧式对话的转变。 关键词:对话性;辩证法对话;文学性对话;苏格拉底对话;梅尼普讽刺 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09)04-0029-06 DOI :10.3875/j.issn.1674-3555.2009.04.006 本文的 PDF 文件可以从 获得 关于对话性,巴赫金如此阐述:它指话语(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 互作用的声音,它们形成同意和反驳、肯定和否定、保留和发挥、判定和补充以及问和答等言语 关系[1]242 。较早的英语词典对“对话性(dialogism )”的释义,一个是“A feigned speech between two or more ”① ② ,另一个是“An imaginary speech or discussion between two or more; dialogue ” 。两者 基本上均指在两人或多人之间进行的谈话或讨论,其中的“feigned ”和“imaginary ”两词意谓“虚 构的”、“想象中的”,显示“dialogism ”是抽象名词。其实,自从有对话形式出现以来,对话性 在其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了不同的形与质,呈现阶段性特点。“苏格拉底对话”和“梅尼 普讽刺”是对话性流变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前后相连,后者传承了前者,而与前者又有 本质上的区别。在巴赫金看来,它们隶属古代庄谐体的两种体裁。“苏格拉底对话”对比不同意 见、激活、引发式的争辩和“梅尼普讽刺”笑谑、杂多性、虚幻般的闹剧等[2]159-177,均深刻渗透 着狂欢化的世界感受。巴赫金的阐释是立足于文学形式的探讨,其目的是追溯狂欢体小说的源头。 显然,决定巴赫金观点的原因在于他的出发点、目的性,以及他当时身处专制压抑的前苏联社会 而试图迂回地寄情于庄谐狂欢体以表达思想。我们认为,“苏格拉底对话”更是一种初期的哲学 辩证法对话,而“梅尼普讽刺”则是文学性的喜剧式对话。 收稿日期:2008-12-01 作者简介:廖慈惠(1965- ),男,湖北老河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哲学,应用语言学 ① 参见: Noah Webster’s 1828 Dictionary. http://1828./d/word/dialogism ② 参见: Webster Dictionary, 1913. /cgi-bin/WEBSTER.page.sh?page=406 30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 22 卷第 4 期 一、“苏格拉底对话”是辩证法(dialectics )的初期实践 在哲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