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8卷专辑 中 国 稀 土 学 报 20lo年4gl
中国铝用阴极冷捣糊研究现状
方宁,谢刚4,俞小花,路辉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蔫要:介绍国内研究冷捣糊的主要材料和常用材料配比,具体介绍了国内三家机构研究的冷捣糊性能,并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内
研究不足与以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冷捣糊:研究现状:工业化
中圈分类号:TF821文献标识码:A文献绽号:1000-4343(2010)-0805--03
在铝电解槽中,需要有性能良好的捣固糊材料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两者的成分配比。
来密实填充阴极炭块间的缝隙。因此捣固糊的性质对 骨科 粘给齐j
电解槽的寿命和耗电量有重要的影响。
按使用部位分,捣固糊可被分为周围糊(周边
糊)、炭间糊、钢棒糊。主要应用研究的捣固糊是周
围糊和炭间糊两种ll】。周围糊的主要作用是,在铝电
解槽焙烧期间,作为一个缓冲层来吸收炭块的热膨
胀。炭间糊的作用是,填充炭块之间的孔隙,防止铝
液和电解质溶液渗入阴极内部。
按其粘结剂软化点及施工温度,可分为热捣糊
和冷捣糊。热捣糊在捣固前需要被加热到100℃,捣
固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焦油烟气,致使旌工环境恶
劣,劳动强度高。近些年来,国内较广泛的使用冷捣 图1冷捣糊生产工艺流程图
糊。相对于热捣糊,冷捣糊可在室温下(15-30℃)进
据报道【3t,在960℃下抗钠浸蚀性由强到弱的炭
行操作,且具有与热捣糊相媲美的烧结后性质。冷捣
素材料依次是:石墨、电煅煤、气煅煤、冶金焦和石
糊的工业化生产一直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如美国、法
油焦。考虑材料价格成本,煅烧无烟煤与石墨为骨料
国、挪威等121。由于冷捣糊的优良性质,国内多家工
制备的捣固糊在国内占主导地位。也有少数捣固糊生
厂与研究机构也逐渐研制各种性能冷捣糊,并加以推
产厂采用煅烧石油焦或残极与煅烧无烟煤混合为骨
广应用。
料,这会影响槽寿命。用于阴极糊的无烟煤,相对于
1中国铝用阴极冷捣糊研究现状 煅烧前无烟煤的灰分应小于10%,属于低灰优质无烟
1.1冷捣糊的生产工艺 煤。石墨则可以改善阴极糊的导热导电性和抗电解质
冷捣糊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侵蚀性能。
1.2冷捣糊原料选取 粘结剂组成原料主要有中温煤沥青、高温沥青
冷捣糊组成主要为:骨料、粘结剂。其必须具 (改质沥青)、煤焦油或葸油。中温煤沥青软化点为
10℃。
备导电性能好,抗侵蚀能力强及施工温度低的优点, 75.95℃,高温沥青(改质沥青)软化点为100—1
要达到此目的,应考虑选择合适的原料、粘结剂。而 高温沥青虽然软化点温度比中温沥青高,但是它的各
2009,12.10
收稿日期:2009.10.30;惨订日期l
作者简介:方宁(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
‘一讯联曩人(E-mail:sangxie@sina.coln)
中国稀土学报 28卷
项指标明显优于中温沥青,不仅能提高炭素制品的性 2000年,包头明天科技碳素有限公司骨料采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氧化应激标记物在肥胖不孕女性血清、卵泡液与胚胎培养液中的表达与作用.pdf
- 基于C2C网站制度的消费者信任实证的研究.pdf
-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研究和发展.pdf
- 浅谈中医临床的研究之科学设计.pdf
- 表达并运送重大禽病病毒蛋白的转基因球虫体系——一种高效诱导保护性黏膜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大容量活载体疫苗生产体系.pdf
-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的遗传和应用研究.pdf
- 乙醇-柴油在线混合燃料的燃烧排放特性探究.pdf
- FRP增强钢筋混凝土梁的延性研究概况与展望.pdf
- 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耦合和差异.pdf
- 清洗方法的改进和质量评价的研究.pdf
- 从血府逐瘀汤谈中成药药理研究和眼科的结合.pdf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整合素α1、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和临床意义.pdf
- 不同紫外辐射处理对凤眼莲生长的影响与其生理机制.pdf
- 我国新药开发中药剂学研究院的现状、差距和对策.pdf
- 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古代认识和现代研究.pdf
- 长期口服抗凝治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三联抗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pdf
- 喀斯特溶洞景观保护的研究进展.pdf
- 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VP22的结构和功能.pdf
- 中医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正确认识数理逻辑和非数理逻辑体系.pdf
- 还原型辅酶I(NADH)调控鱼藤酮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中c-myc、c-erbB-2、bcl-2、p53与PCNA表达.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