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部分其他 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
论玉德
曾卫胜
(江西省地矿实验测试中心,南昌330001)
摘要:“君子比德于玉”,西周以来,尤其是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思想与文化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后,。玉”与“德”
的关系便密不可分,玉成为中华文明系统中最美,最崇高的象征物与道德标准器,本文试图用哲学与矿物学相结合
的方法,对。玉”与“德”的发生与形成的关系加以分析.
关键词:君子;玉德;玉性;水德;水性
Onthe“Moral”ofJade
ZENG
Wei-sheng
Abstract:”A virtues like theWesternZhou afterthe
gentleman’Sglitterjade”.Since dynasty,especially
confuciannismbecamethemaindriveforceforthe ofChinesenation’S and
development ideologyculture,
the andthemoralale isthemost andethical
beautiful,the
jade inseparable.Thejade highestsymbol
standardinChinesecivilization.This themethodof
paperanalyzes,the“moral’ofjadethrough combining
the and
philosophymineralogicalpropertiesofjade.
Keywords:Gentleman;The“Moral”ofjade;Characteristicofjade
“玉德”的命题是中国玉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要而又艰深的课题。自孔子提出“玉
十一德”至许慎总结为“玉五德”以来,“玉德”一直成为儒家的核心命题之一,正如杨伯达先生所
指出的“而玉德则是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侧面及其表现形式,它排斥玉神学种种神秘的、唯心的内
涵,将玉纳入现实生活的轨道,使其成为‘仁政德治’的象征”川。笔者长时期致力于“中国玉学”
的研究,也将“玉德”纳入“中国玉学”的重要命题之一,经数年的潜心思考,笔者认为:“玉德”
之源应从玉矿物学的物质基础探寻;“玉德”之流应从“水”的哲学基础思考。
“君子比德于玉”,“玉德”的核心内容既是“玉”与“君子”的关系,又是中华文化中健康人
格的发展动力和道德修养标准的永恒参照物。
一、“玉德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君子比德于玉”观念的形成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历程的一座里程碑。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齐家文化至夏商以来几千年的用玉观念,一方面是作为珍贵礼物的物质交换载体:一方
面又是作为崇拜物的“神物”——“巫以玉事神”是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至夏代、商代几千年的最主
要功能。随着周武王伐纣灭殷商而称王天下,武王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于是从意识形态上
进行了彻底的革命:西周王朝的社会政治体制从神权政治过渡到王权与族权相统一的礼乐教化,崇
文尚实的“礼乐”社会政治体制。随着礼乐社会制度的实施与展开,那富有巫神色彩的英雄也逐渐
演绎为富有人性精神的、富有理想人格的“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萌芽于周初的“玉德”理
论,经“周公制礼”的升化,至春秋孔子的理论化概括与完善,标志着玉器人格化、伦理道德化的
形成。
作者简介:曾卫胜(1959-),男,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检师,主要从事珠宝玉石鉴定与评
文档评论(0)